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如图为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它
A.是至今人们远洋探索必备资料B.是研究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史料
C.距今年代较近,不具文物价值D.可以佐证指南针是中国发明的
2022-03-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有研究表明:殷卜辞中绝大多数都是人们在求取神的庇护,是对于神灵的祈祷和贞问;而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多与当时的战争、政治、册封、训诰有关而少言神灵。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封建王权统治的不断加强B.青铜器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C.汉字的人文传承功能增强D.铭文较卜辞史料价值更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020-07-08更新 | 12199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2019-11-13更新 | 361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份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积极的思想文化往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泊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明)梅鼎祚《两汉文纪》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汉高祖所述“秦禁学"的具体表现。分析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及其价值。

材料二   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2)指出材料二中,为什么说黄宗羲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2019-03-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东区2019届高三高考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指康有为)自编年谱》等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背景。康有为等上书内容是什么?其结果如何?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2)材料二中的各界上书目的是什么?涉及哪些人?材料所述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3)评析材料一、二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朝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述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从史料类型看,大多情况下其作品的史料价值是
A.直接史料B.间接史料C.实物史料D.官修史料
2022-03-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列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北朝黄河中下游农业发展的是
A.《泡胜之书》B.《齐民要术》
C.《授时历》D.《天工开物》
2021-02-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上述史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
A.强化君主专制B.渗透儒家伦理C.充满人文色彩D.维护民众利益
2020-11-17更新 | 617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文献解读、史料对比和史料分析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竹简木牍2002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发掘出土了(甲)3万多枚秦简牍,主要是官署文书。文书格式由年月日、地名、职官、事件及办理时刻构成,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登记及转运书等。(乙)简牍的时间是公元前222年至前210年。(丙)书写字体和楚国字体风格相距甚远。如图为我国发行的《里耶秦简》邮票。(丁)图中秦简内容为“乘法九九口诀”。


有的同学结合材料和所学,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请指出材料与结论对应准确的序号。如果要使其他序号的材料和结论准确对应,应该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对结论进行怎样的修改?

材料二   史料对比



(2)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分别简析这两种思想的作用?

材料三   史料分析清末创刊的《北京醒世画报》记录了宣统元年间的北京民众生活。其中,一则报道述评:“汪姓少妇时常与他(她)男人讲平权自由,前两天该妇人晚上出去没回家。他(她)男人一问他,他(她)反炸啦,说现在时代平权自由,我不能受你压制,我爱怎么就怎么,你管不了。男人反驳她(她),这叫野蛮不要脸,那能算自由吗?”此外,诸如反对女子公开抛头露面、斥责主家虐使婢女、同情女子外出摆摊补贴家用等均有报道。


(3)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所述社会现象的认识?
2020-07-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