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发展迅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B.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圣”和“诗仙”
C.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农业工具的记载最为丰富
D.医学名著《千金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2021-11-02更新 | 504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嘉靖《赣州府志·卷十·贞烈》有载:“(会昌)文氏年十六生一子,三岁夫亡,遗命事姑抚子,姑怜之,令其再醮(嫁),文欲自缢,乃止躬纺织以事姑。”赣州其他各地均有此类记载,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女权意识不断觉醒B.男尊女卑现象严重
C.传统理学桎梏人性D.女性贞节意识薄弱
2021-11-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5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十九中等三校高二上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
2021-03-23更新 | 247次组卷 | 4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春秋战国之际,有大批奴隶主贵族因没落被抛进了平民阶层,成了士人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左传》云:三代帝王后裔,“于今为庶”,栾、郤、胥等大贵族“降在皂隶”,《国语》也有“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的记载。这一社会变动(  )
A.导致士人阶层演变为新兴地主B.全面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
C.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基础D.客观上促进了上层文化下移民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古代中国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说文解字》曰:“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而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用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这实质上说明
A.古代中国医学重理论,近代西方医学重实用
B.古代中国医学启发了近代西方医学
C.前者重感性和经验,后者重科学实验
D.前者注重根治间接调理,后者针对表象直接救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37次组卷 | 6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廉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德矣。”其意在强调
A.救饥是仁的具体化B.应该遵循等级秩序
C.君臣关系的重要性D.治国要以德政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爆发了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举行贤良方正之选。这些记载反映了
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C.民本仁政思想的传播D.政治风气日益开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文献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火炀之,药醋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板.持就火稍铭,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印刷方法最有可能见载于
A.《吕氏春秋》B.《金刚经》C.《武经总要》D.《梦溪笔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