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C.教育能使人认识美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21-11-01更新 | 399次组卷 | 62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0次组卷 | 45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2021-04-02更新 | 397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称: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艰难变革中,19世纪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以下有关这三个历史时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
B.19世纪60年代中国正式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C.19世纪90年代启蒙国人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D.三个时期都反映了向西方学习与反抗西方侵略的统一
2021-01-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中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中能脱颖而出,“扎根于中国社会”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所起作用的认识。
2020-12-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②苏格拉底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12-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民国时期的信仰危机要远远惨烈于了前两次,因为这一次远道而来的西方人无论是在物质上、制度上和科技上,最后都远远超过了中国人,而且他们还保留了蛮夷的野蛮和残暴。这就使得中国人不仅面临着信仰的危机,而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人与西方人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中国还占据着优势,远道而来的西方人不仅无法征服中国人的精神,也没有办法灭亡中国这庞然大物┅┅但是当西方列强开始转变策略,扶持同在东亚的日本进攻中国的时候┅┅彻底摧毁了天朝的最后一丝颜面,中国人的天朝信仰彻底崩溃,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和恢复。

——王诚《论中美各自命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引发了信仰危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点。
9 . 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此变化
A.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
B.反映了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
C.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
D.是不同流派思想融合的体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