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2 道试题
1 . 刘禹锡曾提出“然则儒以中道御群生,罕言性命,故世衰而浸息;佛以大慈救诸苦,广起因业,故劫浊而益尊”的观点。北宋僧人祈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出(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佛教与儒学大同小异
C.佛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 . 以下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由此可推导出的结论是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
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
A.法国大革命推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B.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C.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D.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2020-11-19更新 | 3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怀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  孙中山《兴中会章程》:“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后来,孙中山说要“振兴中华”,就必须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要“振兴中华”,就必须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据教材整理       


依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的口号以及他为实现这个口号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近代史上任选一个先进人物,讲讲他是如何践行孙中山这一口号的。
2020-11-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上述史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
A.强化君主专制B.渗透儒家伦理C.充满人文色彩D.维护民众利益
2020-11-17更新 | 617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孔子曾与弟子宰予讨论“三年之丧”的问题。宰予认为为父母守丧的时间可以改为一年,因为“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子问他如此是否心安,回答说:“安。”孔子说:“如果安心,你便去做吧。”但孔子认为宰予不仁。这表明
A.孔子教育学生未做到表里如一B.孔子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
C.礼在当时已丧失了社会约束力D.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
2020-11-16更新 | 229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中国古代监察官员“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表明,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A.以小制大使整伤之威更盛B.实际监督效能有限
C.监察官道德自律认真履职D.便于提高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先生将自己的理论总结为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吸收了佛教的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完全吻合D.否定了传统儒家的善恶论
9 . 有学者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该学者旨在说明近代中国的“先觉者”们
①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而觅路前行②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
③孤独而行,缺乏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④解决了“历史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文艺复兴完全是个“洋名词”,胡适在1917年正式把这一名号安在“五四”(指1915到1923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头上。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新派人士很快就予以接受。其主要依据是新文化运动(  )
A.宣传了西方民主思想B.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C.加速马克思主义传播D.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