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在评价元曲的用语时指出:“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据此可知,元曲
A.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需求B.与文人画的审美取向相同
C.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美感D.代表了文学世俗化趋势
2 .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学派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以来,历久弥新,不间断地吸收新鲜血液,不间断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前行。宋朝理学似乎已将千年儒学发展到无与伦比的极致,因为儒家极力倡导的纲常道德被宋朝理学大师们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那么儒学会再向何处发展?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理学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还是很敏锐地找到了打破僵化局面的缺口,他们让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又峰回路转,再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隋晓明《儒家的智慧》

材料二宋代的理学保持着汉朝以来的方向,大迈步前进着,但到明清之际,这种发展的方向有了不可思议的更改。理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神圣性,但当世界继续发展着,资本主义已经取代封建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时,明清之际的儒学竟有意无意地适应了时代的这一变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学思想家,富有胆识与智慧地第一次质疑中国的封建统治,第一次质疑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想,他们的句句真言掷地有声而振聋发聩。

一一摘编自邓思平《儒学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儒学与宋代理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方向出现“更改”的历史背景。
2021-01-02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达尔文相信家养动物的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变得强大,由于不使用而变得退化,并且这些变化是可以遗传的。据此可知
A.动物变异与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关B.达尔文最早提出生物进化的思想
C.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拉马克学说D.物种进化主要原因是“用进废退”
4 . 明末清初的一些思想家认为,作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已难以继续承担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开始不遗余力地呼吁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回归。这些思想家的主张
A.摒弃了程朱理学的思辨精神B.动摇了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D.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结论提供历史依据是
A.斯大林模式、日本明治维新B.赫鲁晓夫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人物.他们在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
A.维新派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维新派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C.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D.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在继承尚周“明德镇罚”思想以及春秋德治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为政以德。在孔子的德治模式中,为政者作为德治的主体,其政治修养在国家政治系统中占有绝对重要作用。孟子遵循孔子的思想,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他没有完全否认法治的作用,只是强调德治才是治本之举。正因如此,儒家主张教而后刑,强调对臣民道德教化的作用,视“明德慎罚”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历代儒家的德治思想,都把统治者的道德自觉和修身作为实行仁政德治的前提,利用统治权威将道德伦理入法实行儒家伦理法治化。

——摘编自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苏格拉底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柏拉图认为,为了要达到善,必须有知识。只有掌握了智的人才能够有智慧的治理好国家。法律的目的在于追寻美德,培育有德性的公民。亚里士多德为了达到政治的至善,非常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一个城邦治理应该以公正的法律为准绳。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必需的和有用的知识,还要着眼于培养公民的美德。公民能否实际地成为守法的公民,主要是看公民是否县有相应的美德。道德之治成为国家治理的目的和理想,而法治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和理想的必要手段。

——摘编自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西古代德治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中西古代德治思想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义。这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
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
D.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
2020-12-19更新 | 42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文学理论史》中写道:“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这一“主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雇佣关系的产生
C.理学思想的衰落D.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 学者傅斯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
A.延续了“中体西用”的陈旧观念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
C.加快了清朝统治走向覆灭的进程D.动摇了传统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