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看待的。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朱艳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背景》

材料二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毛泽东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描绘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历史作用。
2022-03-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哪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梁启超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三: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蛻壳”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社会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对待文化的态度。
3 . 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首先在佛罗伦孕育,这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12-14世纪,佛城(佛罗伦萨)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商业资本很快转化为产业资本。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此萌发起来。佛城的政体独具特色,其政府各组织成员是通过相当复杂的民主选举产生出来的。佛城共和国在教会学校以外,大力推行世俗教育,建立起一整套世俗教育机构,包括文法学校(启蒙小学)各个修道院举办的学习班以及多所大学,佛城的世俗学校从13世纪之后开始兴旺起来。由此可见,佛城市民对新文化的需求并非一时冲动,人们对新文化的追求迫切又持久。

——于忠伟《试论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城孕育》


(1)依据材料一,归纳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此次思想潮流的核心思想。

材料二   德国文艺复兴重点是揭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的反动和愚昧,一些作品中强烈地反映出反对德国分裂、要求德国统一、摆脱罗马教皇奴役的思想。在法国文艺复兴过程中,政治思想上有反对暴君同拥护君主专制之间不同派别尖锐的斗争以及君主专制主义同地方封建分裂主义之间的复杂的长期斗争。

——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德意志和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它们呈现出不同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也崇拜古代的经典,崇尚积极入世的生活,抱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念。但进一步提出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公民有权进行质询和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3)依据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对人的价值认识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联系与区别?
(4)上述思想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020-01-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 的美学风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改历,除了改变年月日推算所必须的天文常数外,同时还要深入到日月食和行星运行等问题。所以,中国古代颁布的历书,不独有明示气朔的位置,通常还要网罗日月五星的各种问题。

——陈遵妫《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制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中医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建立在“阴阳”互补、“五行”生克和《周易》的“天人合一”说的基础之上……数学中有“天元术”,论述了设立未知数和列方程的步骤、技巧、运算法则,以及文字符号表示法等……农学中有一个被人们称作“三才”的理论,它的中心内容就是以农作物为中心,归纳总结和论述有关农业生产的三个要素一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杨永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刍议》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医、数学和农学中的任意一个领域的成就,说明其对于社会生活或生产的作用。
2020-02-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瓦特             图二 蒸汽机             图三 法拉第               图四电磁感应实验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相继进入太空。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中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2023-01-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但孔子没有对道德人伦的原则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的概括。后世的儒学家对伦理道德进行高度概括并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三纲五常合理性的是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7 . 法律思想的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迚步的重要推力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圣人之治也,审二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二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乀业成矣。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 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步意义。

材料二:第 554 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开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违法律禁止为限。

第 545 条:除非供公用开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 1101 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戒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戒不作为的债务。

——法国《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 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发而改发,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发而改发。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型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收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4)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0-11-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现如今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这一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该观点相关的历史背景。
2020-09-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编写


(1)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晚清以来,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国内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2)阅读材料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你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通畅,文字清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150字左右。)
2020-03-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孙中山和戴季陶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概括)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概括)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4)分析上述材料中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