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据此可知
A.史料的丰富推动史学研究不断拓展B.史论的更新取决于新史学研究方法
C.文献记载需经甲骨文的印证才可信D.考古史料可以作为文献史料的佐证
2 . 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仁者,本心之全德”,“心之全德,莫非天理”。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故不可以不修身”。

“平易近民,为政之本”,“以养民为本”,“爱莽民力”。

——摘引自朱熹《论语集注·为政》《中庸·集注》《朱子语类》等

材料三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传统社会的共治理念就已萌芽。战国的《六韬》就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的记载;西汉的《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观念,表明我国传统社会的共治观已经形成。在治理模式上,“共治”表现为国家层面上的“君臣共治”和地方层面上“官绅共治”。

——徐亚文刘洪彬《共治理念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思想的核心,结合所学,分别说明荀子与董仲舒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主张。
(2)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德治”思想。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朱熹“德治”思想的基本内涵。
(3)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的结果。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君臣共治”角度,以孔子、朱熹、黄宗羲为例,指出他们在“君臣关系”方面的思想主张。②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以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为例,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探索。
3 . 《诗经·小雅·北山》中记载:“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些诗句
①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②反映贵族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③体现质朴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④具有浓郁的楚国地特色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据史料记载,北宋仁宗曾对一参加科举的学子断言:“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该学子从此自称“奉旨填词”。该学子作词
A.以市井风光入词,白描笔法不避俚俗B.打破诗词界限,使词走向社会
C.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D.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2020-12-2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浦江、新昌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文献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火炀之,药醋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板.持就火稍铭,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印刷方法最有可能见载于
A.《吕氏春秋》B.《金刚经》C.《武经总要》D.《梦溪笔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史者垂于来今以作则者也。”材料主要强调了
A.史学应注重对过去的记述B.史学应重视“经世”功用
C.史学应遵循社会运行法则D.史学应突出史鉴的功能
2020-06-27更新 | 51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道德经》记载:“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据此可知,老子
A.强调朴素辩证思想B.提倡生命权利至上
C.主张积极追名逐利D.呼吁无为而治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有
①《武经总要》介绍指南鱼和火药武器   ②《天工开物》有造纸工序示意图
③《梦溪笔谈》记载胶泥活字印刷技术   ④《旌德县志》由木活字印制而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6-14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江西大地上涌现出朱熹、陆九渊、辛弃疾等一批思想家、文学家及建筑世家样式雷家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江西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江西信州鹅湖寺。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展开了。这场辩论会由当世大儒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科网争执。陆九渊的弟子朱亨道参加了鹅湖之会,据他的记载说:尝从鹅湖之会,谓“朱子欲人先博览而后返之守约,象山欲先发明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鹅湖之会将朱陆分歧公开化、系统化、尖锐化。

                                                                         ——据徐兵博《读史要略》等整理

材料二     素有“词中之龙”称誉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与江西大地结缘,曾三任于江西,落职闲居江西二十多年,最后终老于此。政治失意、英雄失路的辛弃疾,将郁结于胸间的豪迈之气,催发出600多首词篇,一半成于江西。如词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追忆金兵紧追祐皇太后至江西,给赣南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血泪历史,表达了词人抗争不已的决心。

——摘自虞文霞、王河《宋代江西文化史》

材料三   江西永修县雷氏家族先后负责设计建造了故宫、颐和园等重要皇家工程,被誉为“样式雷”。他们非常重视子弟即“样子匠”的教育。第二代雷金玉“由国学生考授州同”,第三代雷声徵亦为“国学生”。他们对古典园林建筑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雷氏除要子弟在样式房当差学习、实践一应差务,还派他们前往木厂实习。雷金玉及儿孙们承办颐和园工程设计与营造,充分利用山水形貌,设计出一系列巧思妙想、浑然天成的景观。故宫养心殿是样式雷世家的另一杰作,其历史价值可归纳为:个人历史价值,在这里皇帝跟普通大众一样只是一个“居客”;专业学科历史价值(建筑学),即反映“学科人”历史信息的重要实例;国家历史价值,即作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场所的养心殿。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鹅湖之会”中“朱陆”的分歧,概述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用一句话概括辛弃疾在宋代词坛的地位。结合材料二,扼要说明辛弃疾词的特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样子匠”培养中凸显的素养,并简述颐和园“巧思妙想、浑然天成”的体现。②指出养心殿在故宫中的具体位置,结合史实说明故宫养心殿的“历史价值”。
2020-05-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5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中国文人画》记载:文人画是文人雅士们的心灵事业,藉绘画以抒拽文人们胸中之逸气,并不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随兴所至,表之笔情墨趣,写写文人墨客心府灵境。下列关于此种艺术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明人所作的《江城送别图》是其中佳作
B.它融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C.王维以诗人画,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D.其突出特点是注重诗意,这也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特点
2020-09-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