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明清之际到近代,中国出现了两次“思想启蒙”思潮,对儒学的发展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在民族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下展开的。当时所有中国知识精英几乎有一个共识:“救亡的唯一途径就是启蒙”,而这个启蒙又是(西方)外来的,不是源自本身,这就导致了没有任何实现可能的极端偏执的“西化论”。……把矛头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正因为如此,类似于“孝道”“礼教”“男权”“纲常”“名教”等儒家所崇尚的核心价值,就成为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的主要目标。

——李宁宁《启蒙语境中儒学的命运与现代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
(2)写出材料二中“中国的启蒙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儒家思想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前后两次“思想启蒙”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有大批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临危受命。据《宋季忠义录》所述,南宋末年抗元死节的英雄就有500多人。这种现象说明
A.理学注重个性自由的培养B.理学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
C.理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D.理学格物致知的价值导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49年,某大学举行了“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改良风尚是否有益?"的征文比赛。一位思想家经反复修改,以《论科学与艺术》为题寄出应征。他在这篇文章中否定科学和艺术的价值,从反面进行了论证,论文获奖后,他称“我在这里是个野蛮人,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据此判断,这思想家是
A.洛克B.伏尔泰C.卢梭D.康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