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左图是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蕴含着羽化升天的意思;右图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飞天”形象。隋唐时披着佛教飞天的大巾、穿上长裙的无羽而飞的“飞天”普遍存在。这说明(     
A.宗教与宫廷画结合催生地域特色文化B.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
C.浪漫主义风格始终是古代艺术的主流D.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艺术创新
2023-03-17更新 | 145次组卷 | 3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2022-09-27更新 | 302次组卷 | 5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B.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C.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D.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2022-05-02更新 | 397次组卷 | 48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著名学者萧功秦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提出和实践“一国两制”构想B.进行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C.阐述姓“资”姓“社”标准问题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之间的关系的?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 . 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7 . 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C.自相矛盾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2021-01-13更新 | 181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初期,某报刊写道,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思想被国人普遍接受
C.变革成为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2020-12-15更新 | 1123次组卷 | 30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不久他又把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下列各项中对该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B.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C.同盟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没有缺陷
D.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20-11-21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仁者,本心之全德”,“心之全德,莫非天理”。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故不可以不修身”。

“平易近民,为政之本”,“以养民为本”,“爱莽民力”。

——摘引自朱熹《论语集注·为政》《中庸·集注》《朱子语类》等

材料三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传统社会的共治理念就已萌芽。战国的《六韬》就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的记载;西汉的《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观念,表明我国传统社会的共治观已经形成。在治理模式上,“共治”表现为国家层面上的“君臣共治”和地方层面上“官绅共治”。

——徐亚文刘洪彬《共治理念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思想的核心,结合所学,分别说明荀子与董仲舒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主张。
(2)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德治”思想。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朱熹“德治”思想的基本内涵。
(3)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的结果。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君臣共治”角度,以孔子、朱熹、黄宗羲为例,指出他们在“君臣关系”方面的思想主张。②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以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为例,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探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