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中国是屈辱与抗争并存的时代,也是动乱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在继续地采用着………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二   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这种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侵入中部大河长江,并溯江而上,直达离江口约200英里的南京城。

——据【德】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三   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据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2)材料二中英国的“远征”是哪次侵华战争?指出其根本目的和结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主张体现了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存天理,灭人欲。”
C.“此知是生来就有的,无待于学,所以谓之良知。”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桀,武王灭商纣,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
A.反专制宣传民主革命思想B.高举民主大旗批判传统文化
C.提倡文学革命力推白话文D.强调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牛顿已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规律……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这表明牛顿的物理学成就
A.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B.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普遍推崇
C.使人类的研究视野深入到了微观世界D.解释和预见了自然界运行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这说明当时(     
A.各学派均关注人与自然B.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C.各学派的主张完全--致D.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论语.述而》主张"子钓而不纲(渔网),弋不射宿(归巢栖息的鸟兽)。”《礼记祭义》也说”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狩猎要善于抓住时机B.仍处于采集渔猎文明阶段
C.体现天人感应的唯心思想D.先秦文化蕴含朴素生态观
2021-04-20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栏材料所反映的主张属于(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荀子
2021-04-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诏令郡国每年向朝廷荐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以被擢用(提升任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制度。出身贫寒、40多岁开始钻研《春秋》的公孙弘通过察举拜为博士,十年内升至宰相。公孙弘的经历说明汉武帝时期(     
A.设立刺史B.边疆地区得到巩固
C.“丝绸之路"开通D.儒家学说受到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