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私学教育除教授古文经学,还承担了非儒家学说的文化知识及生产技能的传承任务,如黄老之学、天文、星历、卜筮之术、医学等。汉阳上邦人姜岐:以畜蜂系为事,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三百余人。辟州从事,不诣。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学生数量及来源的广泛,汉代私学教育继承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在学生的招收上,没有年龄、贫富及地域等的限制,大部分是来自普通人家。授业的教师也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上至官僚士大夫,下至普通平民。如史载:公沙穆北海胶东人也。家贫贱。自为儿童不好戏弄,长习《韩诗》《公羊春秋……后遂隐居东菜山,学者自远而至。授业教师大都有固定的场所,多为办学者私人的宅第,如杨震、马融。也有不择地点和场合而随机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如夏侯胜在狱中讲论不息。私学教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避开农忙时节,选择在农闲的时候进行授课教学,保证了大部分平民弟子的教育质量。由于当时办学规模宏大,学生数量较多,遂教师先教授弟子,然后再由高业弟子传授给其他人。

——孙静《探析汉代私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宋代书院已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实施体系。朱熹总结了将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人生八岁……皆列入小学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小学阶段养得他心大学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已之道。胡瑗设立了分斋教学制度,通过经义斋讲授儒家经典,培养有器局,可任大事的学生;通过治事斋培养治兵、治民、军事等人才,培养学生的节操义气。朱熹还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并将弟子分成德行”“言语”“政事等几类,因其所长而教之。书院内设有讲学、藏书、祭祀等多种教育场所,讲学堂、藏书楼、祭堂等往往居于书院的中心位置,其他建筑依附于主体建筑,这种建筑布局显得庄严、稳重、规范。书院中的植物多为梅兰竹菊、苍松翠柏等,这些象征了刚正不阿、高洁脱.俗的品格。德行考核方面,主要有日常行为考察道德品质考察等,有些书院还设有德业簿、改过簿等,通过簿书登记制度进行德行管理。此外,宋代书院多设有学规、学训等,通过这些办学准则、道德规范等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和道德考评。

——摘编自陈明华《宋代书院的德育实践及其启示》


(1)根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私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德育实施体系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2021-01-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节选

材料二   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2)透过材料二中的图文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举一例能佐证材料三观点的史实。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
2021-02-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与中国巨人赛跑一严复与近代中国

11867年,严复进入近代海防史上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就读;五年后作为海军军官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
21880年,严复出任始成立的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31885年开始,为改变官阶太低和不是科举正途出身的窘境,严复历经九年,四次参加乡试,想博取举人功名,屡试不中
41895年以后,严复开始以著述为主的生活,写下了《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原强》等文章,专门探讨八股经义的危害,主张废八股,讲西学;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国富论》和孟德斯鸠《法意》。在《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广为流传
51909年,严复被清政府授予“文科进士出身”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严复人生历程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阶段时间概况
产生与发展从北宋至明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还不完备,还不能够真正把“实体”与“达用”两者结合起来,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学思想体系
发展从明中叶到清乾嘉时期比宋元时期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随着“西学东渐”而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
高涨并转型从清代道咸到同光年间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点,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f,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制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儒学世俗化和社会化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汉和宋朝两次儒学复兴的原因。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当今儒学复兴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陈独秀对孔孟思想展开的声势浩大的批判和声讨,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极大。对此,以往论者受革命史观叙事框架的影响,大多对其盛誉有加,认为其顺应了历史进化潮流,代表了革命与进步,自应大加赞赏。近年来,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颇为走俏的背景下,一些学者又过多强调了学理的标准,认为陈独秀等人的“反孔非儒”割裂了传统,并对其贴上诸如“全盘反传统”“感情用事”的标签。

——摘编自李先明《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反孔非儒”的历史重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陈独秀“反孔非儒”的理解。
2020-11-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7 . 1955年9月,钱学森在乘船离开美国时,曾对采访的记者说:“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毅然归国的留学生
人物简介
竺可桢
(1890-1974)
1909年考入唐山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6 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邓稼先
(1924-1984)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 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被称为“两弹元勋”。
苏步青
(1902-2003)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 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效力。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苏步青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钱学森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1-01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明代王阳明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之后“实事求是”成为了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毛泽东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读诗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声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什么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2020-08-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