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上)》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同样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进行垄断和遏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过董仲舒改造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2021-02-20更新 | 527次组卷 | 60卷引用: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9
4 . “牛顿体系的本质在于,地球和其他天体都按照相同规律运动,并且可以量化计算”“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A.为天文学革命奠定理论基础B.引起人类认识的巨大飞跃
C.使人类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020-08-05更新 | 282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2020年历史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5世界近代史选择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概念的变迁。“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2020-04-1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天工开物》引用书目

部类

序号

书名

被引用次数

被引用篇名

经部

1

周易

11

坤卦、大畜卦、既济卦、系辞传上下

2

书经

9

皋陶谟、益稷、说命、甘誓、洪范、禹贡

3

诗经

5

秦风、幽风、大雅、周颂

4

周礼

3

地官泉府、秋官职金、冬官考工记

5

仪礼

1

丧服

6

礼记

4

利器、王制、中庸、大学

7

左传

3

宣公三年、昭公七年

8

论语

1

乡党

9

孟子

1

告子下

史部

1

史记

3

孝武本纪、平准书

2

汉书

5

律历志、食货志、中屠嘉传、杨雄传、韩国安传

3

后汉书

2

吴祐传、孟尝传

4

山海经

1

中山经

子部

1

老子

2

第31章

2

庄子

3

逍遥游、在宥

3

荀子

1

性恶

4

韩非子

1

外储说上

5

孔子百家

1

致思

6

岭表录异

1

卷上

7

于阗国行程记

1

8

糖霜谱

1

9

墨谱

1

10

墨经

1

11

本草纲目

20

卷8,9,10,11,15,22,25,37,39,45


从《天工开物》引用书目中提炼出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在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地奋斗下去,……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在这种情形下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和充满着矛盾,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就使得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地区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㈡取消一切为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㈢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㈣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核心观点,并归纳产生该观点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的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荀子·王霸》:“《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止矣”。荀子倡导
A.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B.贵贱贫富,皆有等级
C.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D.人命在天,国命在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7—1937年苏俄研究主题统计简表

类别文章总篇数研究主题文章篇数
政治类978苏俄革命96
政治制度77
政治组织34
政治人物61
政治思想76
政权201
政党139
军事、国防70
外交150
法律74
经济类1334财政49
工业110
农业235
商业13
外贸66
计划经济314
消费协作134
新经济政策65
银行货币51
综合297
社会生活类323儿童15
妇女104
工人26
农民38
青年9
综合131
教育262
思想69
文化297
中国与苏俄216
总数3479


中国知识界苏俄研究趋势图

——摘编自齐廉允《中国知识界对“苏俄道路”的认知(1917—193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7—1937中国知识界研究苏俄的基本趋势及主题,并说明原因。
10 . 历史概念的变迁。

“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汉书·西域传》提及西域,包括西域都护府管辖下的今新疆地区,以及大月氏(中亚古国)安息(西亚古国)等广大地区。《后汉书·西域传》提及的范围扩展至大秦
宋代开始出现“西洋”一词。元代《中庵集》曾提到“西洋”,后人考证是指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元代《冀越集记》称:“广州舶船出虎头门始入大洋……西洋差远,两岁一回”
清初,张潮的《昭代丛书》中收入了来华传教士南怀仁编写的《西方要纪》一书,称:“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
1918年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中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应该尊重民权,法治,平等的精神……相信科学是发明真理的指南针”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时说:“国际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了,情况并非如此”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