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2017-10-26更新 | 94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这场改革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起因是教皇以修缮西斯廷小教堂为名大量兜售赎罪券
B.以马丁•路德据个人观点写成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开始的标志
C.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有利于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
D.受中国雕版印刷术影响的欧洲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这一运动
3 . 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017-09-23更新 | 689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5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2017-08-04更新 | 2619次组卷 | 5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2017-07-18更新 | 5485次组卷 | 10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1743-1794)在《献给黑人兄弟的一封信》中说:“大自然给了你们与白人一样的智慧、理性和厚德。那些人到你们的岛屿上,靠你们的劳动和痛苦而发大财,却觉得自己有权利写一些诽谤性短文侮辱你们,还不允许人进行反驳。这种不公平,更促使我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为了人的自由而抱不平。”这段材料说明
A.启蒙思想蕴含对殖民主义的反思B.法国的殖民扩张最为野蛮
C.奴隶贸易受到广泛的批评和抨击D.黑人奴隶要求自由和平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