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与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
A.顺应普通民众要求B.凸显“家国一体”观念
C.孕育近代启蒙思想D.动摇了儒家的统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批评“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D.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2020-08-29更新 | 423次组卷 | 5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20届高三学后结课考试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在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成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并分析了各自的经济地位和对待革命的态度。这有利于
A.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B.探索合乎国情的革命道路
C.构建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D.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青年》封面变化表



上表为《新青年》封面变迁表。从表中提取历史变迁的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9年12月,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指出,新思想是“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劳工神圣”的新伦理,就是适应人类一体的道德、世界一家的社会之道德。这表明当时
A.进步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的探索B.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了先进的国人
C.唯物史观逐渐成为了国人的共识D.新文化运动推崇的道德观渐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3年,陈炽在为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作序时指出,西方“倚商立国,《洪范》八政之遗也;籍民为兵,管子连乡之制也;……公法睦邻,犹秉《周礼》。”其旨在
A.为学习西方开辟道路B.正确认识西学价值
C.抵制西学在中国传播D.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0-06-12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中后期,“西学源出中国说”“中体西用说"“托古改制说”曾先后出现并流行于中国思想界,这些学说的共同进步性是
A.论证传统文化的先进B.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
C.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D.阐释中西文化的优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元明时期,过去主要由国家政权支持的修史事业平民百姓也力所能及,私人修史开始成为一种风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B.科举制提高文人素质
C.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D.政府思想控制的减弱
9 . 法国人贝尔(1647-1706年)对神学家说:“你要求我们信仰,这是对的。不过,你只能用权威的名义来要求,却万万不能用理性的眼光来判断信仰的真实性。”这种观点
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以理性为武器对抗神学
C.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
D.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