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兴亡   匹夫之责

人物简介
王进喜
(1923——1970)
中共党员,工人,劳动模范。他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首先提出“(钻井进尺)月上千(米),年上万。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一年的进尺相当于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20世纪60年代,率领1205支钻井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最高纪录,被誉为“铁人”。
袁隆平无党派人士,科学家。1961年,袁隆平经研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当时正值全国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技击败饥荒。1965年,他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此后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即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成功研制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钟南山中共党员,呼吸病学专家,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根据材料提供的三个人物,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2019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先后五次出访欧洲,拓展关系网络,收获更多认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中国这个词儿,对启蒙运动的精英来说,是一种力量,是“旧秩序的卫道士和蔑视者之间的赌注”。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材料二   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冷战,却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成为恐怖和邪恶的象征。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那样球打得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不像中有相似,相似中有不像,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1)材料一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的角度分析其看法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化的原因。两则材料中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变化对我们当前有何启示?
2020-07-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简述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节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材料三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3)任选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相关史实,概述中共“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的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遗产,下面三幅敦煌壁画反映了该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市民生活的世俗化D.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