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科技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l400452862%1738%
公元401-1000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已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当科学技术处于以总结经验、收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


(1)依据材料五,简要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2)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教人们照顾自己的心灵“认识你自己”,通过心灵去倾听神之声,去接照善的目的行事。他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智慧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即知识”。他引导人们认识灵魂中固有的善德。苏格拉底的“善”所包客的美德,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对真知的追求,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柏拉图以其理念论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促成西方哲学的理性倾向,形成了知识型哲学,体现着科学主义精神。

——摘编自肖雪《试论“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然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特点,并简析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2022-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阳明认为:“今之论性者,纷纷异同,皆是说性,非见性也。”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富有特色的论性思想。他主张“生之谓性,生字即是气宇,犹言气即是性也”,认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而良知作为人所特有之本质的“性”,同时也是天地之“性”的唯一自觉者,人可以通过自觉的工夫修养体察到上天赋予我的使命与责任并由此获得生命的终极意义(天理、良知),并在此终极关怀的指引下,不断走向自我的圆满以及引导天地万物走向和谐有序。他认为无善无恶是良知先天原本的状态,至善则是良知充分呈现出的全体大用的状态。

——摘编自郭诺明《王阳明人性思想探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总口号是“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具有”。但丁说:“人的特性不仅在于能生存,因为各种物体皆能生存。……人类的特性就是理解的能力。”他在论证人的本性的时候,并不敢破坏神的尊严、否认神至上至尊的地位。他在《神曲》中写道:“自由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意志的自由。”把贪官污吏、教皇、僧侣骂成连猪狗都不如的罪人,因为他们剥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在《君道论》中他写道,人类的目的就在于求幸福,主张意大利必须成立古罗马那样的世界帝国,并由一位奉天承命的君主来统治。

——摘编自李放《略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人性思想的“特色”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但丁的人性思想。
2022-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家主要是由工匠、失意文人学者、僧侣学者和官方科学家所组成,工匠以及偏重工匠传统的学者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力量。所以,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大都来源于“见见闻闻”“虚访勤求”“博采众方”“询请老成”,因此,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中,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常常局限于个别经验事实的总结和归纳,甚少进行模拟自然过程的人控实验和经验材料的量化分析,缺乏科学技术由经验形态上升为理论形态的动力、需要和条件。

——摘编自洪晓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

材料二   1416世纪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力地冲击了封建教会的统治,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扫清了障碍。在这一时期,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非常巧合的是,在天文学发生革命的同时,比利时医学家维萨里在医学生理学方面同年发表了《人体的构造》。这两部科学著作的出版,使1543年成为了科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此后,西方又诞生了一系列科学巨匠和巨著。

——摘编自张瑾《试析中西科技发展的差异及成因(1500-190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2022-01-0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稼先(1924.6-1986.7),中国著名科学家。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23岁的邓稼先赴美求学,并于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援助中国研发核武器的原有协议,中央决心自己动手。邓稼先担任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边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另一边自己也带头攻关。在周光召的帮助下,邓稼先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苏联专家的既有结论,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邓稼先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甚至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党中央决定在1964年10月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实验,最后签字确定设计方案的就是邓稼先。他与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总结了上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也是培养核能领域科研人员的入门教科书。此外,他还撰写了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等许多讲义。

——摘编自《军工文化》杂志社《邓稼先了却报国之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稼先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稼先的优秀品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会议认为,必须对旧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二:1946~1965年全国中等学校学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


备注:中等学校包括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工农中学及预科、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附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性质的根本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教育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1-10-12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好题精练)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智者学派,他们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材料二   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成为了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竞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了一套神话,骗取了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使她还以为蒙受天使的垂爱。但神父好计败露,成了过街老鼠。

——《十日谈——第四天,天使出丑》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主张"克己复礼",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是孔子追求的道德理想,以"仁"为核心,构成一整套伦理。孔子的"仁"所包容的善德,注重道德修养,规范行为实践,具有道德实践的价值。孔子还认为,中庸是最高尚的品德修养和方法原则,要求人们的言行"允执其中"。孟子等儒家后继者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推动了中国哲学的人文走向,形成了道德型哲学。

——摘编自雷红霞《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苏格拉底教人们照顾自己的心灵,"认识你自己",通过心灵去倾听神之声,去按照善的目的行事。他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智慧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即知识"。他引导人们认识灵魂中固有的善德。苏格拉底的"善"所包容的美德,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对真知的追求,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柏拉图以其理念论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促成西方哲学的理性倾向,形成了知识型哲学,体现着科学主义精神。

——摘编自肖雪《试论"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之比较》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道德哲学的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特点,并简析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很少有机会去思考那些与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天文学高度发达,是为了制定历法指导农事,也为了预卜世间的人事灾祸,因为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中国古代科学著作基本上是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对看到的事可以想些什么就很少有人去探究了。比如天文学主要是记载观测数据及观测到的现象,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就不再追究了,以至于哈雷彗星从春秋到清末被记录31次,但古人始终没有发现其出现的平均周期为76年。

——摘编自毛传清、黎德扬《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特质及其意义》

材料二 明清时期,由官方组织的大型文化工程《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都是作为对秦汉以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系统总结。

——摘编自申漳《简明科学技术史话》

材料三 重大的科学成就与重要的科学方法的应用是分不开的。牛顿在科学方法论上的贡献十分突出,其在叙述他做的力学实验时,谈及方法时说过:“在实验物理学上,一切定理均由现象推得,用归纳法推广之”。实验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只有重复的、大量的实验,才可能从中归纳一些可能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否正确可靠,还必须通过演绎去具体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中,通过反馈,可以或证实、或否定、或修改归纳的结果。可以说牛顿的科学方法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再是不问究竟的顶礼膜拜,而是进行科学研究,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牛顿力学使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摘编自查有梁《牛顿力学的方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研究中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推动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科学研究上的方法,并分析牛顿力学产生的影响。
2021-02-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其反对宋明理学来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程、朱、陆、王猛烈抨击,不遗余力……他们一反理学传统,把注意力从天上转向人间,从内心世界转移到客观现实。可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还没有为思想家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们研究和探索的对象仍然是狭窄的,仍然是儒家经典和封建制度。

—摘编自苗扬《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期,陈独秀勇敢地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发表了《敬告青年》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等许多文章,对封建复古作了猛烈的抨击,并为了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而致力于人格问题的研究。他认为,"伦理思想,影响于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人们在文化、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觉悟,都不是最后的、最高的觉悟。只有"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摘编自徐少锦《"五四"前期陈独秀的伦理人格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探索,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们的探索对象仍然狭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期陈独秀的思想探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独秀倾心于这种探索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