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2022-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1926年12月《中国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各部门工作报告》可知,当年广东省国民党党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所示,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
农民工人学生商人军、警、法、政、自由职业者等
约占40%23%25%不足10%极低

A.辛亥革命成功的推动B.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C.北伐胜利进军的结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2-02-24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据此可知,
当时《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22.8%17.5%17.2%

A.中体西用思想得到传播B.维新变法思想深入人心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思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材料二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材料三   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除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2021-01-2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 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冯天瑜《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

材料二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事件观点
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中体西用"与近代中国哪一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观点对其进行评价
2021-01-19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6 . 严复认为"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为之根本。"进而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学说
A.强调国民素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B.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开始
C.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来开启民智D.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
2021-0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7 .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中世纪时期画家B.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C.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春秋繁露》《理想国》B.《九章算术》、日心说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罗马法D.活字印刷术、《物种起源》
9 . 2020年10月25日华盛顿大主教格里高利收收到了来自罗马教皇方济各的礼物——他被任命为红衣主教,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穿上特定红色教袍的黑人,这被称为教皇的“非传统“选择。这种“非传统'选择开始于
A.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揭露教士的伪善
C.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D.伏尔泰称教皇是“两足禽兽”
2021-01-1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A.主张调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否定了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历史影响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2021-01-1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