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言论或主张
孔子“均无贫”,“修文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墨子统治者对小民要“兼相爱,交相利”
孟子仁政,以德服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
柳宗元吏为民役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康有为天下之公,非一人之私
梁启超反对“君为政”,主张“民为政”
孙中山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摘编自崔之清《儒学的民本思想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人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的言论或主张,围绕“民本”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言之有理,表述清晰)
2021-09-10更新 | 29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将外来思想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并为我所用,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大特点。而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碰撞下,近代中国围绕着时代主题,先进的中国人相继从多个层面积极地回应西方。出于自我救赎的迫切需要,西方思想的接受者们并没有一味地盲从某种思想,而是从现实需要出发,寻求这些思想与中国问题的契合点,要求这些思想能够“有的放矢”“为我所用”,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

——摘编自宋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世思想史背景》


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种具有崇高理性、合乎自然和道德的新的“理性宗教”,它与欧洲盛行的那种基于迷信的“神示宗教”完全不同。出于对法国专制制度和暴君统治的深恶痛绝,启蒙思想家们盛赞中国的法律和道德。孟德斯鸠认可中国的孝道“对父亲的这种尊敬,就要父亲以爱还报其子女,官吏要以爱还报其治下的老百姓”。由于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向往,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强烈的“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取向。

——摘编自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陈独秀等急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既是对西方文化的体认和对中国传统的批判,也是出于民族救亡的需要。他们把人民看作是“无知”、 “落后”的一群,自命为“先知先觉”者。启蒙思想家讨论了保证政治自由的政制、法律,提出了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人权原则和立法原则,法国百科全书派以《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全书》作为工具,来宣传他们自己的理论并应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

——摘编自陈国清《论中、法“启蒙运动”的若干差异》


(1)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传统文化“为我所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830年至930年,在巴格达的“智慧宫”中,一大批翻译家、学者在吸收波斯、中国等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长期收集和保存的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其中包括哲学著作、天文学著作、医学著作、音乐著作等。这就是阿拉伯历史上有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公元1000年后,欧洲的学者们将这些阿拉伯文的文献以及相关的研究著述译成拉丁文,传播到欧洲各国。“百年翻译运动”取得的思想文化成就对欧洲进入崭新的近代文明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贡献。

——摘编自滕文生《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通过大量材料   具体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支柱蒸汽机、焦炭冶铁技术以及纺织机械等同中国宋朝及之前所创造积累的工业技术成就的渊源关系。他认为英国人并不是天资特别聪慧的发明家,他们的能力更多体现在他们能够吸收、改造中国早期的技术思想和发明。他还说:如果没有中国的早期发明,就不可能有英国的改进。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些贡献,英国很可能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游离于同样落后的欧洲大陆的边缘。

——摘编自约翰·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年翻译运动”对欧洲文明进程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功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5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汉帝国建立了“天下国家”体制,而精耕农业、儒家思想与文官组织也成为中国文明的特色。秦汉时代发展了精耕农业,也由此发展了以农舍工业为商品生产基地的全国性市场经济体系。庞大的市场网,依托于一个联系全中国的道路网,其中干道的路线,至今仍是公路,铁道及重要水运航线。秦汉时代中国文化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汉代中国的政权逐渐走向开放,七国之乱后,宗室渐渐失势,汉代中央及地方官吏由别的途径晋用,不是恩荫即是察举。汉代对四邻的关系不是划境自守,而是开放。四百年的长期安定,汉代各地之间人才、观念与物产都经过不断的流动与周转,各种资源匀散于全国各处,形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内容。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一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秦汉时期的史实,围绕“中华文化共同体”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化”一词在董仲舒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他指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并反复强调:“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政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而“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摘编自朱人求《董仲舒教化哲学研究》

材料二   “二程”关注国家前途,强调“帝王之道,教化为本”,多次直言上疏,用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皇帝,提出“格君心之非”“王道治国”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和治理模式。程颢认为“得贤才为本”,请求皇帝兴办学校。在官吏的德才关系问题上,“二程”强调修己之道,以德为先。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的要务,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还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婚姻妇女观。程颐指出,圣人虽然崇尚道德教化,但是也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

——摘编自丁静《二程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与“二程”教化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评“二程”教化思想。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教会统治时代,人们认为夜里魔鬼出没,异端活跃,它们都是上帝的敌人。每当夜幕降临,城门关闭后,宵禁和治安巡夜就开始了。此时,街面上空空荡荡,室内停工歇业。

15世纪初,欧洲一些城市要求临街住户在一些指定的夜晚挂出油灯、蜡烛等灯具,其目的不是考虑市民夜行,而是改善治安条件。

17世纪,夜生活开始出现,但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普通商店仍然是蜡烛一亮就关门。到18世纪初,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例如化妆舞会,普通民众只要买一张票就可参加,舞场上点起的蜡烛多达500支,舞会一直持续到半夜。

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剧院、俱乐部、赌场、酒馆成为欧洲人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汽灯很快普及,灯光的使用已超越了实用照明的范围,成了一种炫耀和吸引眼球的手段,强烈地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与此同时,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夜班工作制形成。

19世纪90年代,英法等国相继实行8小时工作制,采用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三班工作制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以继日终于成为现实。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夜班劳作没有减少,电讯、交通、能源供应、新闻媒体、医疗健康,以及一些商店和休闲场所,都提供24小时服务,更多的劳动者在夜间忙碌。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欧洲黑夜史”,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5419日,全球逾10万人参加了一项名为“物理照亮世界”的“光束传递”活动,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中国和美国各大报纸评论了这一活动。

《为物理欢呼》新华社新的世纪,世界需要第二个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智慧无人匹
敌》华盛顿时报
爱因斯坦用于还以事物真相的思想和方法为电脑、卫星、电信、激光、电视、核能和原子弹的问世作出了贡献。爱因斯坦喜欢从普林斯顿的办公室走回家,在这些孤寂的时刻,爱因斯坦沉浸在对宇宙“永恒之谜”的思考之中。
《百年不确知》纽约时
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3月、4月、5月、6月和11月连续发表了5篇论文,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的革命。这一年被称为物理学的“奇迹之年。”

——摘编自《新闻晨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因斯坦“照亮世界”的成就及品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球纪念爱因斯坦活动的时代价值。
2021-06-10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热身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城隍与传统文化

材料一   从先秦城隍的源起看,城隍本是作为自然神来崇拜的。从汉代开始,人们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化为城隍神。各地城隍庙崇奉的神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实体,多是正人直臣或造福地方百姓的忠烈义士在死后被追尊为城隍神。唐代开始,城隍崇拜得到普及。入宋以后,朝廷对祠神赐封的制度逐渐完善,城隍崇拜被正式地纳入国家祀典。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民众主体意识增强,宋代树立的城隍神带有强烈的人格化色彩。人们的城隍崇拜已经糅合了诸如善恶报应、礼仪道德等思想观念。

材料二   自明代朱元璋确定了城隍的地位后,城隍崇拜在明清时期就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明清时期将祭祀神祇与官员治理地方结合起来,《明史·职官志四》记载:“布政史掌一省之政……祀典神祇,谨其时祀”。明清时期,人们赋予城隍神的职能涵盖了民众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城隍神由最初守护城池的单一功能,演变为负责整个城市的秩序平安、水旱吉凶和冥间司法等事务。民众赋予城隍神最大的权限,上到国家的政治稳定,自然中的风雨雷电,下到百姓的升官发财,民间婚姻求子,城隍神无所不管。

——摘编自邢薇薇《郑州文庙、城隍庙所存碑刻资料整理与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城隍崇拜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演变趋势产生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十分高大,可以同时容纳三万人从事宗教礼拜活动,至今仍是佛罗伦萨最高的建筑物。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造是为了纪念市民意识的觉醒和市民的胜利。设计师阿诺尔福在拉丁十字形的设计中隐藏了古典的集中形制。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亲自探访古罗马遗迹,从中寻找灵感,精通机械学,在建筑过程中创造工具,使技术与建筑相结合。大教堂是一座混合风格的建筑,它同时具有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和伊斯兰式建筑的特征。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比“复兴”更加重要的是创新,佛罗伦萨大教堂在旧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技术的创新,建筑语言的创新,建筑风格的创新,传达了与中世纪神学思想不同的人文主义思想,因而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的开端。

——摘编自李贻娴《佛罗伦萨大教堂与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罗伦萨大教堂成功修建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历史价值。
2021-06-02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第一辑-卷5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