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造成这一“殊途同归”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戊戌变法的彻底失败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三人代表不同的政治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光明日报》1978年5月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中指出:“他们(革命导师)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毫无偏见。”这是强调
A.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B.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C.制定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3 .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唐诗与宋词B.彩陶画与汉赋C.元曲与小说D.楚辞与文人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表3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太祖“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
清世宗“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孙中山“五族共和”
毛泽东“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
B.“天行有常”;“仁政”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021-01-09更新 | 6489次组卷 | 7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
C.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D.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材料三   下图是明清时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属于宋词的哪一流派?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依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道:“(他)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丰衣足食的世界。”这是对谁的褒奖
A.钱学森B.邓稼先C.郭沫若D.袁隆平
9 . 魏源认为:其(龚自珍)文以六书小学为入门,以周秦诸子、吉金乐石(金石学)为崖郭(范围), 以朝章国故(典章制度)、世情民隐为质干(主体)。在魏源看来,龚自珍
A.倡导经世致用B.关注世界局势
C.主张师夷长技D.思想僵化保守
10 . 在董仲舒看来,天不仅是神,而且是诸神之主,最高的神。"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董仲舒强调天是人类的始祖。董仲舒此主张的根本点在于
A.宣传天人合一思想B.敬告君主要为善政
C.强调大一统重要性D.使君主权力神圣化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