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传》昭公六年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十八年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方面规定的要受到惩处。按照《尚书·吕刑》篇所说,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等五种,称为五刑。关于五刑的具体条文规定多达3000条。刑罚的执行因人因时而异,对于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尚书·吕刑》篇说“刑罚世轻世重”,即时轻时重。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西周进行司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是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家境贫寒不是障碍”在梭伦时代是否实现?简要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北魏改革之前“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造成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
①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②租调徭役繁重
③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
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二战后,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肯尼迪就任总统后,大胆地提出历届政府尽量回避的种族歧视问题,他认为种族歧视造成了“家中不和和我们在国外说话理亏”,这有损于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总统继承了他在民权方面的努力,把民权运动推向高潮,并取得了重大成果。1964年民权法规定黑人可以与白人一样享用旅馆、饭店、娱乐休息场所和其他公用设施;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保护黑人的选举权;给黑人以平等的就业机会。1965年的民权法要求给全部美国人以实际的选举权。1968年通过的《开放住房法》规定在出售或租赁住房时不得有种族歧视行为。三个民权法隶的通过对消除种族歧视无疑是起了重大作用,但黑人的生活处境却依然远未与其他美国人平等。

——摘编自王伟《民权法案对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权法案出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黑人民权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消防安全是永恒话题。宋代城市火灾增多,故对消防制度进行了完善,除沿用唐代消防法规外,还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并在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建制为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汁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军士训练严格,责任心强,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消除火灾隐患。军巡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军士便立即携带灭火器具(如水袋、水囊、卿筒、麻搭等),奔赴失火地点;同时迅速上报,该地军政长官“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故而“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宋代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理比较严厉,并且对失职官员予以治罪。

——摘编自庚晋《中国古代消防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火灾增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消防制度的特点。
2019-05-10更新 | 50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元朝灭金,迄于元仁宗,科举制度在中原汉地停废几达一个世纪。此前元朝用人制度,高级军政官员率多出自勋贵子弟,“皆世胄焉”;中下级官员,很大一部分都由吏员晋升,选拔吏员的实际标准,经常是“吏廉无才,不若亡廉而才”。从忽必烈时代开始,虽然历朝几次议行科举,但它总是被视为不急之务。1311年元仁宗继位。从十岁左右起,仁宗在大儒李孟的辅导下学习,被册立为太子以后,东宫的侍臣大多数是汉人。

仁宗一登基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皇庆二年,颁布行科举诏。每三年按右、左两榜分别取录“国族”和汉、南人士子。考试科目分经义疑、时务策论等。“经疑经义以观其学之底蕴”,“复策以经史时务以考其用世之才”。考试以程朱理学对儒学经典阐释为评判标准。元朝科举取士的规模相当有限,但是科举制度在废止数十年之后被仁宗恢复,处于压抑状态中的士人,更把它看作“文运将兴”的标志。

——据《元史》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恢复科举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简要评析元仁宗恢复科举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借鉴西方近代法律理念,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近代司法独立原则,仿效西方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在审判机制上倾向于“四级三审制”。并且,首次把审判机关称之为法院。临时政府明令各官署不论审理何种案件,一概不准体罚和刑讯逼供。“鞠狱当显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不准再用答、杖、枷号及他项不法刑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训令中指出,“律师制度与司法独立相辅为用,夙为文明各国所通行,现各处纷纷设立律师公会,尤应制定法律,悴资依据”,“大小诉务,仿欧美之法,许律师代理,务为平允.…设立专门机关掌管法官考试、视察、任免及陪审员、辩护士的身份等事项,使得法官资格法定化。同时求法官一旦被任命,不因为法定的原因,不通过法定的程序,不能随意被停职免职,“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体。”

——摘编自袁应武《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改革的积极影响。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
(2)据材料二,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明确提出,要像唐初魏征辅助李世民那样,“能以数年之间,而天下几致刑措,中国安宁,夷蛮顺服”,达到在北宋中叶再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元丰年间的枢密院检详官梁焘曾指责说: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以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

——以上均摘自《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新探》

材料三   《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神宗)忧形于色,……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个人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上述问题,进一步谈谈你对变法的认识。
2019-06-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彻底改变了战国乃至后来中国的政治生态。以两千年的历史跨度而论,商鞅的治国理念被顽强地延续下来,他的核心经济理念为众多的独裁者所沿袭,在很多朝代,实际上呈现出“半法半儒”“儒表法里”的景象。也因此,苏轼曾经叹息说,对于商鞅主义,“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后世将商鞅归为法家,他的名声似乎一直都不太好,长期被视为“异端”。在知识阶层,甚至以谈论商鞅为耻,宋代的苏轼就声称“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甚至讲出这个人的名字都是脏了口舌、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则是污了纸张——“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

——摘编自吴晓波《警惕商鞅主义的幽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归纳商鞅变法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态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对商鞅及其领导的改革运动诟病颇多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