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成立后的苏维埃政权贪污腐化行为时有发生。临时中央政府开办了多期培训班,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苏区政府颁布《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严惩贪污腐败。设立控告局,悬挂控告箱;建立突击队,加强不时监督;设立巡视员和工农通讯员,形成监督网;设立专门检查委员会,组织群众法庭;组织临时检举委员会,核实检举情况,报告上级政府和军事机关执行,等等。红军师以上单位设立党务委员会,负责执行党的纪律等党务工作。中央苏区所辖各省、县都设立检察委员会,负责监督政府机关和国家企事业单位执行苏维埃颁布的各种革命法令。中央苏区还发动群众,“驱逐各级政府中的贪污分子出苏维埃”。至此,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摘编自袁征《试论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特点。
2019-03-23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汕尾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李诵(761—806年),即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即位。他重用王叔文、王伾、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第一,罢宫市。宫市是宦官在长安东西两市掠夺民间财富的手段。德宗晚年,宦官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宫中无用的东西换取高价货物。第二,罢五坊小儿。“五坊”是指宫中的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儿”是指在五坊的服役者。五坊小儿经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榨人民的财物。第三,罢盐铁使月进钱。盐铁使月进钱,也就是在正课以外每月向皇帝送羡余钱,供皇帝私用。第四,欲剥夺宦官的兵权。顺宗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由于宦官有所准备,未能如愿。第五,抑制藩镇的势力。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人到长安,要求兼领三川,王叔文严词拒绝。以上改革,虽然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顺宗的去世,改革破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永贞革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贞革新的作用,并归纳其破产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7-08-04更新 | 2566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省平远县梅青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1)根据材料,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出现自办银行现象的国际、国内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开元年间,随着社会发展,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广大自耕农在无力承受官府的赋税和兵徭的情况下,被迫大量逃亡。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开元十一年,敕令逃户“各从所乐,令所在州县安集,遂其生业”…在括户(将隐漏不报和逃亡人口搜括出来)的同时,还进行了括田,即根据均田令的规定,丈量实际的土地占有情况,将超过田令规定的“籍外羡田”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户,…调整后的政策是“免其六年户调,但轻税入官”,具体办法是“每丁量征一千五百文”…又进一步对边疆地区镇兵进行了彻底改革,“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充当镇兵,这样,招募丁壮充当的终身镇兵就取代了轮流放还的边兵。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


(l)根据材料,归纳开元年间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和医药匮乏的状况一直是党和国家焦虑的问题。1955年,在缺医少药以及政府卫生部门还没有力量顾及农村的大背景下,山西高平米山乡建立了首个由农村社员、医务人员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集资的保健站,开创了合作医疗的先河。之后,在山西、河南、河北、湖南、贵州、山东、上海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农业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和医疗站。1956年,河南省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创造性地提出“社办合作医疗制度”一词。1958年,合作医疗制度的村覆盖率达到10%。合作医疗采取“合医合药合防”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发本土药品满足了当时农民的用药需求,并且治疗过程鼓励采用“土方”“土法”,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使农民获得了“一把草药一根针”的低水平的初级医疗保健,实现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省工省钱、方便可靠”的医疗目标。

——选编自孙淑云郎杰燕《中国合作医疗治理六十年变迁》等


(1)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初官称和实职分离,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实际职务)两个头衔。“官”只说明可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权力,官职之间的进阶竞迭三十七阶。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互相推诿、扯皮,朝野人士纷纷批评这一陋制。元丰三年,宋神宗宣布改制。颁布《寄禄格》,作为官员升迁依据,凡只有空名的官职,一律撤销,做到官称与职守合一。撤销中书门下,恢复三省制度,令三司各司其‘职,直接对皇帝负责。减少官员进阶层次,打通官员晋升通道。改制后,朝廷的行政效率并无明显提高,且宋神宗在改革过程中操之过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怨声载道。

——摘编自王纪风、梅训安《浅论元丰改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丰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丰改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受军阀割据的影响,没有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中国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继海关以后,1913年又丧失了盐税管理权。地方军阀截流税源,并日益形成财政独立,使中央财政收入短绌,收支陷于混乱。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税源,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并拟定将来准备新设的税种。1914年6月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1923年12月重新提出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并以关税、盐税、印花税及其他消费税等全国税率应统一的税种为国家税,田赋、契税及其他各税为地方税。另外,北洋政府还新开征了印花税、营业税(烟酒牌照税)和登录税(契税)。就税收制度而言,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体系;税收来源逐步由以农业税为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征收税种逐渐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从而为我国近代税制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选自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