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2020-05-06更新 | 464次组卷 | 4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3讲考点1魏晋、隋唐的政治
2 .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

A.铁器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人口激增,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为提高效率,秦以集体耕作取代个体劳动
D.奴隶制经济基础崩溃,秦向封建国家迈进
2019-08-12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练习
3 . 选拔、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

材料一: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之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甚易也。

——詹大和《王安石年谱三种》

材料二:神宗与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分歧导致了用人标准的不同。要改革,制度和法令固然重要,但是执行者也关系到改革成功与否。保守派一味指责王安石“所用皆小人”,“所用皆险薄少年,天下骚然”……神宗的改革思路急功近利、用人惟能,是使变法成效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

——孟天运《王安石变法中的失误原因探析》

材料三: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北宋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时,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陪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前提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保守派反对变法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不同评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二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
(2)两则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对此加以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