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英国宗教改革后所建立的国教具有明显的新教倾向,但又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色彩。比如它既承认因信得救,又允许教徒向教士忏悔、告白;既强调宗教教义来自圣经,又承认几次宗教会议的重要决议。据此可推知英国
A.宗教改革采取渐进模式B.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
C.天主教会统治土崩瓦解D.阐明国家与教会关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结束伊始,南斯拉夫建成了高度集权,行政管理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等弊端日渐凸显、由子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巨大分歧,1948年,苏联宣布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而且还采取严厉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和为了对付入侵威胁而增加的军费开支,南斯拉夫出现了国内社会危机……南共首先进行了理论创新,以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的论点作为实行自治的理论依据,借鉴战时工人管理企业的经验,独立探索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建立了一种以工人自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初期南新拉夫形成工人自治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经营好坏同员工的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物质激励,六十年代南斯拉夫推行社会自治,基本取消了联邦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地方权利大大加强,形成多中心的地方集权主义,加剧了南斯拉夫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南斯拉夫解体。

——摘编自钱澄《试论前南斯拉夫改革的主要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斯拉夫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基评价有斯拉夫的改革。
2021-01-1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1861年改革前50年,俄国进口的工具和机器总计为83 974件,而在改革年代,“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据此可推知,俄国1861年改革时期
A.生产关系发生变革B.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C.科技获得重大发展D.保留了农奴制残余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胡十六国以来,游牧部族迁徙不定,叛服无常,伤透了各国君主的脑筋……道武帝拓跋珪建国之初,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登国元年五月,“护佛侯部帅侯辰,乙弗部帅代题叛走。”七月,“代题复以部落来降,旬有数日,已奔刘显。”……贺兰、独孤两个特具功勋而又强大难制的部落,更是对拓跋部构成巨大威胁。历史上的深刻教训和严峻的现实迫使道武帝寻求解决办法。离散部落,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被离散的对象包括被征服部落,降附部落和原有部落,其范围基本上是北魏境内所有的游牧民族。它以民族或家族为单位,将游牧部落分解成若干小部分,使原来的君长大人变成了国家直接统治下的,有服役纳税法定义务的地方基层官员。它没有强迫牧民改从农业,并随北魏的军事征服逐步推行。

——摘编自杨恩玉《北魏离散部落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离散部落的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离散部落的作用。
2020-05-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联盟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法案》《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等重要法案,英国国教正式确立,建立起“没有教皇的天主教国家”。政府总计封闭男女修道院718所,遣散僧侣修女8000余人,国王凭空获利142万英镑。修道院曾拥有的向英格兰、威尔士各教区举荐2/5的圣职候选人的权力也转归国王所有。礼拜堂和追思弥撒制度相继废除,遗赠物自然而然转归到了国王手中。公会兄弟会财产被没收,国王只给予公会成员一定的管理职责,没有所有权。

——摘编自贺瑞《关于亨利八世时期的王权》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 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1931年到1945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甲午战争之后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
6 . 商鞅变法时建立的乡村基层组织即乡里什伍制,后世王朝大多得以保留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汉代的乡里什伍制、唐代的乡里保邻制、宋代的保甲法、明代的里甲制等。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B.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
C.基层自治意识的增强D.后世王朝缺乏创新精神
2020-02-02更新 | 1398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价格改革优先还是产权改革优先成为探讨的焦点。当时,仅仅是关于全面放开价格的传言就给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股份制开始积极试点。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针对国有大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难题,我国创造性地采取了“存量不动、增量先行”的做法,把国有大企业的股份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流通股,即存量不动”,另一类是流通股,即“增量先行”。为了便于更多企业上市,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法通过后,进一步把国有大企业股份构成中占比过大的非流通股变为流通股,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推行股份制改革的背景,概括股份制改革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2020-02-02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的情况非常严重,众多王公贵族、官宦亲戚利用特权,大量占夺土地,并且强取强卖,拒不交税,严重影响了明朝的国家收入,这种情况到明朝中后期更为严重,恰时北方的蒙古族女真族常常入寇边塞,黄河也屡次决口,水灾范围数十县,民不聊生。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政治上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并且整顿邮政。军事上,张居正为了防御蒙古族入寇边关,派戚继光守荆门,派李成梁镇辽东,又修缮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

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目的是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在水利方面他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使漕船可以直达北京。

这次改革张居正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摘自熊召正著《张居正》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改革的内容,你是如何看待张居正改革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1899年,营口爆发鼠疫的地方当局迫于外交压力临时设立卫生局,推行卫生制度;俄国和日本出于不同的目的,先后在占领期间强化卫生行政;1906年,因应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卫生成为营口地方行政职能。由于地处地缘政治复杂的东北,列强对营口卫生行政形成的影响有两大特征:一是差异性,以饿、日为代表的列强虽遵循同样的卫生规则,但因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和对华政策,采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卫生行政。二是调适性,官府虽迫于列强压力基本采纳卫生行政,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中外之间的跨国互动终使卫生组织和制度得以确立。因此,营口卫生行政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卫生局虽建立起来,但管辖权范围有限,很难辐射到营口之外的地区。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中国地方卫生行政的诞生:以营口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营口地方卫生行政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营口地方卫生行政制度建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未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总。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未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各减少一半,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处,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


(1)根据材料,比较清未教育和民国教育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未教育和民国教育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