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王安石认为“以仁义礼信修其身而移之政,则天下莫不化之也,”他主持重新注解了《诗》《书》《周礼》,合成《三经新义》,并作为学校法定教材颁发到全国。这样做旨在(     
A.修正儒学不合时宜之处.B.营造变法舆论环境
C.突出强调个人道德修养D.改造学校课程体系
2 . 民间诗歌常常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下列诗句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有
①稻谷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②“扶贫工作要攻坚,精准政策细宣传”
③“阶级斗争记心上,马列主义指航道”     ④“包干责任春天到,政通人和谱新篇”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3 . 王安石为“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名《三经新义》,规定科举考试中经义部分以《三经新义》作为应试标准。王安石这样做旨在
A.确立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B.剥夺保守派儒学的解读权
C.为变法找寻新的理论依据D.进一步完善发展科举制度
4 . 王安石曾为科举考试制定新制:“进士罢诗赋、帖经、愚义,各古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本经,次兼经,并大义十道。务涵义理,不须尽用注疏。”这反映出,王安石的改革措施
A.把儒学义理作为考试重点B.注重对儒家经典的死记硬背
C.使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D.使儒学成为经世致用之学
2021-12-12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6 . 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这些措施
A.加强了君主专制B.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增加了财政收入D.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
7 . 王安石变法中,颁行《三经新义》(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并将《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争夺变法的主导权B.培养和选拔实用人才
C.充实完善儒家思想D.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诗句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
A.财产等级制度B.解负令C.津贴制度D.陶片放逐法
9 .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
10 .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