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加试题】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
B.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
C.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2017-08-14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3 . 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密切关联,同时又与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里,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等“十大建筑”。当时还曾规划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并由清华大学建筑系完成了设计,周恩来也明确批示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最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五十年后的北京,又有一批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落成,它们是国家大剧院(“蛋壳”)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楼(“大裤衩”)等。


材料二   五十年前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在国家领导人督导下进行:专家汇报,上级审查,领导发话,很快定案。如当时有人提出过类似欧美现代风格的方案,但未被接受,也未引起大的争论。五十年后的今天,北京的这些重要建筑都引发激烈争议。如国家大剧院经过四轮国际设计竞赛才于1999年定下采用法国建筑师安德鲁主持设计的方案,但开工不久,四十九位院士和一百零八位建筑师上书反对,以至于停工,历经磨难,才于20079月落成。


(1)上述四幅图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特征,一种是庄严与厚重,一种是新颖与奇特。建筑文化的变化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概括指出五十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大变革”?请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事实支持你的观点。
(2)国家大剧院、“鸟巢”和央视新楼的主要设计者均为外国建筑设计师。一位作者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批评文章,认为这是“文化殖民主义”,要警惕外国建筑师“将自己的价值与文化观念强加于我们”。对这一批评观点,你持什么看法?请从民族性视角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020-12-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一同治十一年(1872)6月15日的《申报》载:“上海各租界内,街道整齐,廊檐洁净。一切秽物亵衣,无许暴露。尘土拉杂,无许堆积。偶有遗弃秽杂等物,责成长夫巡视收拾。……街面偶有缺陷、泥泞之处,即登时督石工为之修理;炎天常有燥土飞尘之患,则当时设水车为浇洒;虑积水之淹没也,则遍处有水沟以流其恶;虑积秽之熏蒸也,则清晨纵粪担以出其垢。”而同一时期北京的街道却大相径庭。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材料二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清朝史料

(1)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为什要对大街进行治理

(2)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戊戌变法期间对大街进行治理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3)据材料及所学,分析在这次改革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2017-12-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历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频繁的灾害、战乱使武汉地区民众生存处境艰难,遭受极大的苦难,同时落后的卫生状况、贫乏的医疗条件均为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空间。为了打开武汉地区的传教局面,基督教传教士积极开办诊所,通过施医赠药、救死扶伤等医疗手段来获取当地民众的信任,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1864年,在基督教传教士郭修理的请求下英国循道公会派遣传教医师施维善来到汉口,开办了晚清民国时期武汉第一家西药诊疗所,即后来的普爱医院,是近代教会医院的雏形。

——摘编自石松《晚清民国时期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革前,英国的医院各自独立运营,医疗条件普遍落后,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患者也无法享受到理想的医疗服务。1948年,工党政府卫生大臣安奈林.比万(AneurinBevan)推动实施了医院国有化改革,英格兰及威尔士的1143家志愿医院和1545家市政医院被收归国有,由卫生部设立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改革之后,英国的公立医院总数为2688所,总雇员数约30万人。医院国有化通过区域性医院联合体形式,重新整合医疗资源,使“全民、全面、免费”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机构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王莽建立“新朝”(8—23年)后,为了缓和西汉末年以来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王莽新政、“托古改制(仿照《周礼》改革)”。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恢复“井田制”。实行五均制,在长安、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其职责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管理市场物价。由政府办理贷款,如果百姓办理祭祀、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者,可以向政府借货,实行无息或低息政策。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发行20多种货币,价值比例十分不合理,货币贬值严重。由于王莽改制竭力复古,不切实际,所用非人,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加之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导致改制的最终失败。

——根据百度百科改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制的措施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王莽改制中获得的启示。
7 . 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

——岳晓东《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

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金强《近二十年来王安石研究述评》


请回答:
(1)材料一从什么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变法轨迹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富国”因子的变法措施。
(3)史料研习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本题,你认为在研习史料时,应关注哪些问题?

8 . 义利论是关于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及人们如何对待两者关系的理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
材料二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义利观的演变”为课题收集的史料表

史料
观点评价



“夫士习之坏,向第阴背夫义以从利耳,今则显然逐利,并不知有义之名。民风之坏,向第尚力而未能重德耳,今则长幼无序,且并不知有贵贱之分。”(《筹办夷务始末》)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体系的范畴。



“故天演之道,不以浅夫、昏子之利为利矣,亦不以溪刻自敦、滥施妄与者之义为义,以其无所利也。庶几义利合,民乐从善,而治化之进不远欤。”(严复《天演论》)
B

材料三 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年)的创业史年表(部分)
1870年 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
1879年 通过暗中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许以回扣或别的企业不曾给予的好处等手段,形成了遍及全美的标准石油托拉斯。
1890年 公司已经控制了全美的大多数石油企业,也控制了全世界石油工业70%以上的市场。
1892年 创办芝加哥大学,开历史上独家对一所大学捐款之最。
1902年 建立教育总会,是一战前最大的、有系统地资助黑人教育的组织。
1911年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公司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并将它拆分为34家新公司。
1913年 创建洛克菲勒基金会,其宗旨是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传播、预防和缓解痛苦、促进一切使人类进步的因素,以此来造福美国和各国人民,推进文明”。
——据CCTV节目组
《公司的力量》、资中筠
《财富的归宿》等

漫画(创作于1903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的观点折射出近代中国人对“义与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参考材料二中评价洋务派观点的方法,选择顽固派或维新派的观点进行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洛克菲勒创业史的突出特点。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漫画的寓意。
2016-12-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二轮总复习高考命题常考题型历史试卷5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䜣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
10 .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若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染启超《王安石》
(1)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所引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由此,你认为史料选择或运用应注意什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