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北魏时期,仅471年到481年的十年间,就爆发了十八次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表的史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人民起义繁多的原因在于
来源史料
《魏书·高祖纪二》“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贿,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
《宋书·谢灵运传》“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A.民族矛盾激化B.土地兼并严重
C.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D.官僚集团横征暴敛
2 .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有人据此史料推断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危害百姓。该结论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3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雅典,女性长期以来被视为财产,一生都处于监护人的监护之下,不能自行择偶订婚,也不能参与法庭辩护;穷人对富人的穷奢极欲和铺张浪费也日益憎恨。梭伦通过立2法废止了父兄把他们的女儿或姐妹卖为奴隶的做法,并规定举行婚礼时,新娘除三件袍子与,某些不太值钱的家具外,被禁止携带任何个人装饰品与附属品。在丧葬方面,禁止进行昂贵的献祭和供奉,严格限制在葬礼宴会上的肉食和饮料。在家庭关系方面,梭伦规定如果父亲没有教会儿子某种技艺,则儿子没有赡养父亲的义务。为防止懒惰,梭伦还要求对公民的个人生活进行监督,惩罚不劳而获。

——据(英)乔治·格罗特《希腊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社会习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社会习俗改革的价值导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景帝虽颁布律令以维护法钱制度,允许中央与郡国铸币,但是没有完全禁止私铸,郡国与私铸的钱币大小不一,形制也不一致。到了汉武帝,他下令通过铸钱谋利,以扩大货币供给和缓解军事耗资等财政困难。汉武帝建立五铢钱制,并设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发行“赤仄五铢钱”,其主要目的是解决郡国与中央铸钱在重量与币值上的差异,通过规定“一当五”,即一枚仄钱可兑换五枚郡国五铢钱,中央变相驱逐郡国五铢钱。之后又统一了钱币重量与价值,法定货币即为“三官钱”,所有郡国销毁铜材输入“三官”,铜币遂归化为一,保证了币材;后又规定了钱币的形制标准,严禁郡国与私人铸造钱币。改革后的钱币形制与重量标准趋于稳定,轻重适宜,后世改制以五铢钱为标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革货币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株钱”制度确立的影响。
2021-10-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等80所名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价格形式过于单一,许多商品价格甚至几十年不变。这些状况大大阻碍了商品流通和分配的合理化,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1979年,国务院开启了全方位的价格大改革。第一阶段(1979-1984年),对价格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由于农产品价格过低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城市供应,国家连续几年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除此之外,国家还先后对农产品内部比价、工业品内部比价、部分消费品价格、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比价进行结构性调整。第二阶段(19851989年),把部分商品价格放开。政府实行计划指导下的议购议销、国家参与市场调节、逐步扩大企业定价权等措施,对价格体系与价格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形成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等多种价格形式并存的格局,商品价格较以往能更好的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但后期由于物价升幅过大,使改革一度陷入困境。

——摘编自刘一民《我国八十年代价格改革的得与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89年价格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9-1989年价格改革的作用。
7 . 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