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宋代话本中记载,王安石曾微服到江宁,遇到一老人在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问其故,老人说:老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B.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C.变法中存在一定的扰民现象D.免役法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2 . 宋代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例如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即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B.免役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C.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D.变法中存在一定扰民现象
3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2019-01-30更新 | 2047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桂荣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所以能够进行,除了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之外,与统治者高层对农奴制的弊端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有关。夏金霹在《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改革道路斗争的产物。农奴制改革前夕,全国农奴暴动愈演愈烈。同情农奴的下层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者自发组织起来,他们主张推翻沙皇统治,彻底解放农奴。但由于着一股力量的孱弱以及沙皇统治的残酷,全国未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农奴解放运动。韩东在《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一文中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改革加速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还改变了国家的道德环境,推动了社会思潮和民主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有它的不彻底性。改革保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之后土地缺乏现象加剧,农民的耕地大量减少,从而导致了20世纪初俄国农业经济危机的发生。

——姜红珍、沈为慧、何成刚《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021-01-19更新 | 317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B.研究者立场影响了对王安石的评价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6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的扩展

史料一 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与他们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官僚的升迁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而非门第出身。于是,19世纪3040年代,官僚中间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当时被称为自由派官僚。自由派官僚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它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改革是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俄国1861年改革既废除了旧的根本阻碍俄国前进的落后的农奴制度,又在此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为俄国的近代化构建了基本框架。

——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史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代替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史料一,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2021-08-10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5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7 .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有人据此史料推断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危害百姓。该结论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019-12-06更新 | 767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2019-06-08更新 | 5241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提出,西南各省土司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1931年国民党提出在边地屯垦与移民实边。云南先后修建了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滇黔公路等相继通车。教育部要求四川、云南、西康三省制定边疆教育三年计划。但西南各省组建的边政机构五花八门,如云南机构称“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贵州机构名为“边胞文化研究会”,川康机构则谓“川康滇三省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这些机构在行动上各自为政,政令更难以贯通,加上其他因素,国民政府治理西南效果大打折扣。

——摘编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二   1949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民族自治地方纷纷建立起来。截止到1965年,全国共建立起五自治区,若干自治州、自治县(旗)。1984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2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熟。这种成熟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全面的实施;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施的主要价值。
2021-10-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全国I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