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戊戌变法之初,日本政府提出:“促使中国人的觉醒确实是我国朝野上下人士的一大责任”,戊戌政变后,日本提出更希望(中国)有序渐进改革。再后来,日本加大了对张之洞等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力度,并最终因此而驱逐了康有为。这表明日本政府(     
A.积极谋求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化B.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改造中国
C.旗帜鲜明与维新志士划清界限D.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2 . 历史上对王安石的认识和评价存在不同意见,甚至严重分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材料二   梁启超给王安石及其新法以全新的评价:“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一言以蔽之,“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梁启超《王荆公》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原则、方法。
2022-10-2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宪问》:“一匡天下”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服从”

材料二   这一制度创始于商鞅变法之时,当时大约有十几个爵级。爵级上附丽着各种特权,如授予田宅、赎罪减刑等;还可享受多种与平民不同的礼遇,比如爵高一级,坟头就可以多种一棵树之类,依商鞅之法,即使出身贫贱,只要斩获一个敌方军官的首级,君主就赐爵一级;斩获两个,君主就赐爵两级,所以关东诸国称秦为“尚首功之国”,按照商鞅的规定,即令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

——据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中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该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实行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4 . 一条鞭法属于下列哪一个变法与改革措施的内容(     
A.戊戌变法B.商鞅变法C.庆历新政D.张居正改革
2022-09-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簿,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之事,逐月检查;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自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了革命性的变革。如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摘编自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孝文帝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书院祭祀的教育功能B.彰显政权的合法性
C.规范统治阶层的伦理秩序D.重塑儒学正统地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戊戌变法作为应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救亡图存”之策,突破此前只重视“技艺”层面的片面改革,在内政上取范于明治维新,在外交上主张“联合英日”,引起了日本的广泛关注。日本起初对戊戌变法普遍抱有欢迎、赞同态度,尤其对中国在科举、教育等领域引进西方思想与学艺进行了积极评价,除基于本国维新经验同情中国改革外,日本还考虑到当时自身的军备与经济实力尚不充足,中国作为近邻一旦被欧美列强瓜分,日本难免“唇亡齿寒”。中国改革不仅以日为范,且以其为合作对象,对日本而言正是借机实现其东亚盟主之迷梦的时机。日本企图通过支持变法派,驱逐俄国在华势力,为扩大日本在华权益创造机会。

——摘编自王美平《日本对戊戌变法的认知、态度与战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目的及“突破”的表现。
(2)据材料,分析日本支持戊戌变法的原因及实质。
2022-05-27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重臣袁世凯是清末新政的发起者和领导者,袁世凯创造的清末新政样板——北洋新政,引领了新政的发展。1902年,被八国联军破坏的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恢复,袁世凯奏请将北洋大学堂在天津西沽武库旧址复校。1904年,设立天津四乡巡警总局,下设815区。

1905年,创建了中国第一支集团军、野战军,总共6个镇和1个混成协--第十三混成协,总数为8万人上下。到辛亥革命前,清政府一共编练新军14个镇、18个混成协、4个标和1支禁卫军。直隶工商业在此期间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在1900年以前,天津近代工业企业仅有四五家,资本总额110万两,经过北洋新政到辛亥革命前已发展到137家,资本总额达2920万元。清政府选择天津作为地方司法改革的突破点,到1907年2月,天津司法改革初见成效。

——摘编自张华腾《袁世凯与清末新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北洋新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北洋新政的影响。
9 . 1979年8月蛇口港动工,为加快工程进展的速度,承建方作出规定:每人每个工作日定额运泥55车,完成定额每车奖2分钱,超过定额每车奖4分钱。规定实施后不少工人的劳动量由每工作日20—30车猛增加到80—90车。“四分钱奖金”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巨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
C.私营企业成为深圳的主导经济D.体制的打破促进经济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是对于55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971年,日本政府实施《中老年等群体雇佣促进特别措施法》,明确了推进延迟退休到60岁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增速减缓以及社保财政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在1986年对《特别措施法》进行修改,更名为《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以下简称《安定法》),开始规定企业需要努力实现雇佣到60岁的义务。1994年,为了与退休年龄提高形成有效地街接,日本政府进行了《安定法》的修改,明确规定了企业有雇佣员工到60岁退休的义务,并从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以1994年《安定法》的修改为标志,日本第一次的法定延迟退休政策得以确立。

——摘编自丁英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2022-04-23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