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3年,约翰避宣誓就任美国总晚,他曾发誓要彻底研究越南战争及相关问题,并在48个小时之后开始全面了解越南战争,面对日益严峻的越南问题,他在升级战争的同时,也不断与北越接触以寻求和平。约翰逊“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往往会以强有力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加之对于中国出兵干预的忌惮,此时他陷入了矛盾之中,既不想承担丢失越南的责任,但又不想放弃他挚爱的“伟大社会”;既不想让美国参战,又不想让“共产党人获得胜利”。在他执政生涯中,国内的建设是他关注的首要问题。一旦越南战争正式开船,国会里的保守派就会利用财政问题做文章,号称“第四政府”的媒体对军队规模、战争情况以及美军伤亡的报道绝对地左右着民众对于战争的态度。因此,越南战争后期的约翰逊不断地向北越释放和平信号,他所做的,就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

——摘编自郭庆贺《从越南战争看约输逊的矛盾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约翰逊政府矛盾政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2 . 下表是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数据变化反映出(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①10%——
1913年15%11%13%8%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根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A.英国始终居于贸易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失衡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形成
2024-02-0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阿以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如1967年和1973年的两次中东战争险些引发美苏在中东的直接对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引发西方二战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1982年黎巴嫩战争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未曾断过,但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却集中在伊拉克。伊拉克战后,中东局势发生巨变。美国挟伊战速决之势,谋求单极世界霸权,中东地区成为其建立世界秩序的试验场。在美国新的中东战略中,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造”成为几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战略框架下,美国中东战略的重心正在东移。这种变化不仅给阿以冲突的基本格局带来冲击,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阿以双方,使双方进行战略调整。中东地缘政治的巨变,也使外部国际力量调整在阿以问题上的立场。

——摘编自余国庆《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嬗变与阿以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以冲突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2023-08-14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巴黎和会建立的以国联和平处理国际争端的机制,虽确定了相关的调解程序和方式,但并没有撼动旧有的大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结构,而是“因地制宜”地在旧国际关系结构上建立一个供各国交往的平台,希望以此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据此可知,国际联盟(     
A.致力搭建各国交往的平台B.希望建立合理的国际秩序
C.无法真正发挥其政治职能D.拥有相当完整的运作程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首的面孔》(又名《唐老鸭大战元首》)是一部迪士尼动画短片,曾荣获194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下是其概述图。这一影片制作的主旨是(       
A.反对媾和,主张坚决斗争B.号召人们支持反法西斯战争
C.要充分发挥美国领导责任D.呼吁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在核阴影笼罩下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这场战争经历了三年零一个月,停战谈判持续了两年之久,出现了边打边谈、以谈促打的局面。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一直很注意战争局部化的问题,严格限制了作战的规模和作战手段;同时,鉴于现代局部战争中军事行动和政治斗争紧密交织,中国一方面组织军事斗争,另一方面十分注意运用谈判斗争等形式,争取达成对我方有利的战争结局。抗美援朝战争为我军打赢现代局部战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民统治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摘编自丁伟《朝鲜战争的特征及对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的影响》


(1)根据材料,归纳朝鲜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023-02-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前,一战华工被定义为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宣战后,被定义为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一战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一战华工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一战华工角色的变化反映出(     
A.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B.历史事实具有不确定性
C.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D.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解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71月,德国在西线的兵力对比上处于劣势,不得不实施防御的计划。在海上,日德兰海战证明,德国公海舰队无力与英国大舰队进行较量,英国保持着远距离封锁的压倒性优势。大规模潜艇作战的计划成为唯一的选择,当时德国的一些高级将领一直主张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德皇威廉二世在御前会议上最终认可了该建议,下令从21日起,全面开始无限制潜艇战。无限制潜艇战开始后,德军潜艇肆无忌惮地袭击所有船只,无论这些船只悬挂的是什么样的旗帜。德国潜艇共击沉协约国商船2566艘,其注册总吨位为573万吨,其中英国商船占五分之三。由于出口至英国、比利时、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俄国必须经过最危险的北海,因此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量从19171月份占出口总量的50.9%下降到2月份的占43.2%,许多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商船也不愿冒险运输美国的货物。对于注重经济效益的美国来说,自然无法承担这样的亏损,美国被迫参与到对德国的作战之中。

——摘编自[英]约翰·基根《一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影响。
2022-05-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19527月,埃及推翻亲英、法的君主政权,建立了独立共和国。新政府要求驻守在苏伊士运河区的英国军队撤走,并于1956年宣布把由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的大部分石油供应源于中东,苏伊士运河每年过往的船只中有1/3是英国船;法国拥有运河公司一半的股权。此外,以色列也一直把埃及视为直接威胁。于是,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纳赛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的提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电英国首相艾登,要求英国立即停火。苏联也对英法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在埃及军民的坚决抗击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1956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以色列也于次年3月撤军。

——摘编自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包含的国际矛盾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