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中国人来说,1922年到1925年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标榜给中国带来福音的华盛顿方案实际带来的根本不是稳定与和平,而是内乱和衰败。华盛顿体系在其建立伊始就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反对。美国等列强否认中国的贫弱和动乱是西方侵略的结果,但中国民族主义者鲜明地提出中国苦难的根源即在于外来势力的压迫,所谓的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不过是"各帝国主义互竞的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只是一场骗局。拒绝美国提出的渐进改革的自由主义道路,提出对不平等条约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手段,进行"根本的解决"。中国民族主义者从华盛顿会议得出的一个重要"觉悟"是"现在世界任何国家,无容许弱小民族及国家申述不平之余地,中国国民欲希望解除种种束缚,惟有杀出一条血路,死中求生";而对于国内政治,也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造"。所谓"根本改造"就是打倒军阀,所谓"死中求生"就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打倒帝国主义。与美国的初衷相反,华盛顿方案不仅没有使中国走上美国为它设计的道路,相反,在列宁理论和苏俄革命模式传入后"成为中国抛弃西方列强",转向国民革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摘编自王立新《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民族主义者对华盛顿方案的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方案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如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A.①B.②C.③D.④
2020-07-11更新 | 427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1年天津历史高考变式题

3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参战各方伤亡情况统计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材料三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已、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和意图。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材料四《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3)材料四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2017-05-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分析材料一中“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原因?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17-04-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5 . 下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关于该漫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C.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6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就像交通事故,它们的发生有一个共通的总根源,与此同时又有种种特 定的原因……国际无政府状态使战争有可能发生,但它并不使战争一定要发
生。

——[英]A.J.P 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和结局,同主要策动国或参战国的当权集团最初决策的愿望和预期是不一致的,有时是相反的,或者是他们中有些人本来不想打,……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与 1931 年一样,急于在中国变得强大之前展开攻势的人,仍然是关东军中的 少壮派军官。这些军官受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北、没有遭到国际制裁及法西斯和纳粹在欧洲 崛起等因素的鼓励,急于将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并在那里建立一个日本的大陆基 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 因。
材料三 1962 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是冷战期间 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 13 天,美苏双方在核按钮 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 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教训。

——百度百科“古巴导弹危机”


(3)综上,我们可以总结或反思哪些经验教训?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归纳为两点)

材料二《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因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

——袁明《国际关系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建立是为了完成两大任务:维护和平与安全,妥善处理国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安理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5个是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其他6个是非常任理事国,经理事会推荐,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安理会拥有解决国际争端的广泛权力。它可以采用诸如调解或仲裁之类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强行实施经济或政治制裁。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不了问题,安理会还有权“通过海、陆、空部队来采取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所必需的行动”。为此,宪章规定成立一支由各会员国提供人员和装备的“国际治安部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3)联合国正式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2,指出联合国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取得比国联更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归纳为四点)

材料四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挫,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民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

――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

(4)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争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归纳为三点)

2017-04-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材料二“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

——《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前德国新领导人修改“一战”后的领土和约的主要活动。(归纳为三点)结合材料一和二战后的国际背景,简述“二战”后联邦德国重新站起来的内外因素。(归纳为三点)

2017-04-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