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索历史的奥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晋的口述证言(下图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臧资料):


12月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
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
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
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


计于中华门外花神庙、宝塔桥、
石观音、下关草鞋峡等处,我
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
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
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
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
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材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


《黑暗时刻:我们在南京》
这部新闻片中所说的史密斯教授,是当时南京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秘书、金陵大学社会学教
授、美国人刘易斯·斯迈思。在1937年12月14日
至1938年2月19日期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向日本大使馆写出69封抗议信,其中绝大多数
由斯迈思签发。这些抗议信记录了日军在南京
犯下的大量暴行案例,其中仅斯迈思负责整理
的,就有444起。这些抗议信、暴行案例,以及
战后对南京地区的战争损失调查报告,被国民
政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
法庭采信,成为抗战胜利后对日战犯审判的重
要证据。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
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
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
古林寺,在那儿被130名
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井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科):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160余人出了
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
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
们关进池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
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

材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白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其中包括1998-1999年间发掘出208具
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
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
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
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1938年初
在此掩埋。

材料六   (美)张纯如著,杨复鹏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7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
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
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
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
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
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
的历史事件。

问题:
(1)请设定--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2)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能否相互印证?阐述理由。
(3)上述材料中,能直接回击“质疑30万遇难人数”的是哪一则材料?阐述理由。
2022-02-20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犯人之禾”

某同学善于探究历史问题,一个偶然机会听到季子皋葬妻“犯人之禾”“买道而葬”的故事,便欲探究其历史真相,查找到以下几则材料,最早的记载是成书于西汉的《礼记》。孔子、东汉经学家郑玄及当代历史学家吕思勉等对季子皋其人其事,也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材料一 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人名)以告,日:“请庚(改正、赔偿)之。”子皋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弃子,以吾为邑长(邑里之长)于斯也。.买道而葬,后难继也。”

——《礼记.檀弓》

材料二 孔子对季子皋的评价是“柴也愚”(柴即季子皋,憨直忠厚)。文献中不少有关季子皋的记载,说他曾任卫国的狱吏,为官清廉,不徇私舞弊,按法规办事。

——陈潞注、金晓东校点《礼记》

材料三 东汉末郑玄评价季子皋此举为“恃宠害民”。后代注释家亦认为季子皋“恃宠害民,还妄加辩解”。

——郑玄《礼记正义》

材料四 旧说以子皋为倚势虐民,非也。此事可见井田废。阡陌开之渐。夫使阡陌完整,营葬者安得犯人之禾?营葬而犯人之禾,盖以阡陌划削,丧车不能通行故耳。开阡陌乃违法之事,当时依法整顿,势盖已不能行,然犹难公然许为合法。邑长犯人之禾而庚之,则许为合法矣。关涉土地之案件,又将如何办理,故日后难继也。

——吕思勉《买道而葬》


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判断季子皋生活的时代是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2)《礼记》及经学家郑玄对此事件评价体现的道德准则是
A.仁、礼 B.道、法 C.非攻 D.兼爱
(3)材料对季子皋其人其事评价存在怎样的矛盾?
(4)吕思勉先生的解释为哪--则材料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1-12-29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青铜器里的学问中国青铜器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20213月,国家文物局在成都公布,三星堆遗址又新发现6座古蜀祭祀坑,并出土大量重要文物。8号坑发现了朱砂彩绘觚形尊(见图),新华社点评为:中原文明和古蜀文明在这里融合。



(1)请在地图上选择古蜀文明的所在地(写字母)。

青铜器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图为西周遂公盨(XU)青铜器铭文拓片。内容为:“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沫唯德,民好明德……益干懿德……心好德……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2)从遂公盨青铜铭文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观念是什么?

大禹治水是我国千古传诵的治水而立国的故事。《尚书》的《夏书·禹贡》篇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遂公盨铭文第一句也记载了这一事件。


(3)“遂公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能否互证“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请简述理由
(4)山西侯马春秋时期的晋国遗址包含了青铜器铸造遗址。在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可能是以下哪些,填写合适的字母。
A.彩陶人面鱼纹盆B.佛像
C.饕餮纹陶范D.金镂玉衣
E.三彩釉佣F.人形陶范
(5)秦统一政权的建立和加强统一的措施,在青铜器上也有较充分的反映。请将下列图片和统一措施配对
配对(填字母)措施青铜器
①统一货币
A.青铜方升
②统一度量衡
B.秦始皇、秦二世双诏版
③文书制度
C.秦半两
(6)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后子河乡上孙家寨村汉墓群一号墓中出土一枚铜印(下图左),篆文“汉匈奴归义亲汉长”(下图右),这里的汉指东汉。

①选择:这里的匈奴指哪个
A.北匈奴
B.南匈奴
②这枚印章解读出哪些历史信息?
2021-12-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