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自制定后,一直实施至今。迄今为止,宪法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为适应新的需要,共制定了27条修正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条款
时间
内容
第十五条修正案
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
192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1971年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悲惨的失败了”?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4)指出材料四中新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点。
2016-11-27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一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已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以上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何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副纲首……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处。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2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所说的“爆炸性的影响”?分析中国没能产生这种爆炸性影响的原因。
4 . 阅读下以材料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修建道路系统的目的和道路修建的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 从1870年到191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2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2.世界铁路在1870到1913年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铁路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1876年~1894年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境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1894年~1911新建铁路约9000多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仅占20%左右。

——摘编自《中国动力新时速—新铁百科》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信息?1894年起帝国主义各国为什么要在中国抢筑铁路。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4~1911年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
5.综上,谈谈你对铁路建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认识。
2010-04-07更新 | 1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天津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