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材料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任选材料中的三则史事,提炼主题并用材料中的史实说明它们与主题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020-02-22更新 | 176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上四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2019-11-22更新 | 524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诗·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表明
A.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而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拥有最高权力
C.受封的诸侯国君和周天子是并列的政权
D.周天子和诸侯国君共同率民众开垦荒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杜甫诗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C.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公私学校通常开设的课程有《孝经》《论语》《札记》《诗》《周礼》《仪礼》《易》《尚书》《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粮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这些课程的开设
A.适应了科举考试需要
B.以研读儒学为唯一内容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D.表明统治者独尊儒术
7 .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有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说明春秋时期
A.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B.君父同伦掩盖了阶级等级差异
C.家国同构的观念业已深入人心
D.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紧密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三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四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司马迁评价汉武帝“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偏观嬴政,几欲齐衡”。百年后的班固则称其“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则认为:“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指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并指出其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三位历史学家对汉武帝评价不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