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2 . 清政府在制定相关边疆政策时,采取了这些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据此可知,清政府采取的边疆政策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实现了民族平等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D.消除了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适应西北用兵之需
C.巩固君主专制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2020-12-13更新 | 274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英宗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
A.内阁不具有合法性B.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
C.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
2020-12-01更新 | 1397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文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华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6 . 某学者认为,唐初三省分权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行使的辅助决策权与尚书省的行政权的分立;第二层是在此基础上,决策权又一分为二,中书草诏,门下审核。这表明唐初
A.中央集权达至顶峰B.三省与皇帝形成了制衡关系
C.宰相权力有所分散D.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7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2020-11-12更新 | 809次组卷 | 9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秦统一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这种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行政区划进行治理的方式。我国较早形成了以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秦朝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扩大了秦朝统治疆域
C.使我国古代政治文明领先世界D.根源于历史文化传统
9 . 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周天子的直属区域B.是奖赏开国功臣的需要
C.主要目的是监控少数民族D.意图建立王畿的”藩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2020-11-04更新 | 560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