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南宋理宗宝祜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
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科举制彻底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同学在统计秦朝到唐朝地方行政层级时发现,地方主要是郡(府)、县两级,但不同朝代设置的郡(府)、县数量不同(表)。据此可得出的推论为(     
朝代人口万人疆域面积/万平方千米郡(府)数量个郡(府)统县数量约/
秦朝20003504920
西汉来600061010315
隋朝46004701906.6
唐开元年间80008世纪中叶)9303285
A.满足疆域扩大的需要B.适应人口数量增加的变化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顺应官僚队伍膨胀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礼考工记》载:天子之城“方九里”(约10.4km2)。从考古数据看,洛阳成周王城遗址与之相符;东周故城中,秦都雍城、鲁都曲阜、秦都咸阳”宫城等也超过了10km2。这反映出
A.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原貌B.地方诸侯冲破礼制束缚
C.秦国国家组织能力领先群雄D.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彻底动摇
21-22高一上·河北沧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学者统计,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周王朝共有31人执政,其中世卿之族占了24人;鲁国共有25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22人;晋国共有72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6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世官制仍有较大影响力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
C.政局变动助推社会转型D.血缘政治已彻底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     
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2022-11-26更新 | 902次组卷 | 2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2021-11-01更新 | 200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2021-10-14更新 | 1479次组卷 | 59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清代江南地区402位进士来源情况统计,其中有14人信息不详。由此可见,清代江南地区
地域人数比例(%)
城市32483.5
市镇5012.9
农村143.6

A.教育资源分布不均B.人才选拔范围缩小
C.科举制度功能弱化D.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察举制的实行B.南北分卷制度C.科举制的完善D.重文轻武的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学者统计,唐代后期,长安、洛阳地区在入仕名额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仅在中央任职的士人就已达94%和85%,长安、洛阳分别有72%和82%的士人拥有强大的家族仕宦传统(三代或以上拥有官职)。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后期
A.科举制尚未完全成熟B.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C.选官标准发生重大转变D.南北取士差异大为改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