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2 .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B.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2017-08-18更新 | 337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4 . 唐朝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朝的进士科,是做高官的阶梯,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请回答:
(1)请问材料所提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什么时候形成的?
(2)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还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项以上)并请说出最喜欢某一选官制度的原因?
2019-02-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樟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国君,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
以后
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阁权地位“经常受到挑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清朝设立军机处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以上材料反映出古代政治制度演进的特征是什么?
6 . 2010年6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018-10-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姜太公祠是山东淄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下图)它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墓前石坊横楣上的“周师齐祖”高度概括了姜太公一生的丰功伟绩。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1)通过“周师齐祖”谈谈你对姜尚主要功绩的认识。

(2)姜尚成为“齐祖”与西周的哪一制度相关?这一制度在当时产生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3)姜尚死后返周而葬,今天的淄博只有其衣冠冢。有同学要探究他返周而葬的原因,请你为他至少提供两条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2018-10-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

8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   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二   

材料三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

材料四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目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4)军机处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5)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8-11-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   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2018-11-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先秦及秦汉典籍中,有许多涉及宋国的成语,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尔诈我虞等。这些成语大多是贬义,“讽宋”现象非常明显,它们是把宋人或宋国的统治者作为嘲笑、挖苦、讽刺的对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宋国重要的地理位置B.宋国是最初的受封对象
C.宋国没有履行分封义务D.宋国的统治者愚昧无知
2018-05-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实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