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强化了等级秩序B.巩固了西周统治
C.扩大了地方权力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等领先世界汉朝出现农书《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476年)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王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法律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主编《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等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8-01-29更新 | 599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考文科综合(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央代表,限于外郡人,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郡守多由中央官员充任
B.秦汉郡守享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力
C.对郡守的限制和放权巩固了统治
D.郡守权力过大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2017-10-17更新 | 147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考文科综合(一)历史试题
5 . 《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王)。”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2017-10-02更新 | 183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6 . 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这些历史现象表明
A.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B.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时期某人,白日耕作,夜晚苦读诗书,几次投书给当地官员与朝廷自荐都没有下文,他打算一辈子耕田终老。此人的仕宦之路主要受到当时哪~体制的掣肘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8 . 周襄王即位不久,他的弟弟王子带就联合戎、狄赶走了周襄王。后来晋文公诛王子带,迎周襄王复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的地位衰落B.诸侯维护天子权威,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C.诸侯势力发生分化,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礼乐制度趋于瓦解,诸侯僭越天子职权
9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跻身俸禄补缺等级。”在论述科举制度的主要意义上两者都强调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
C.通过考试的方式跻身仕途
D.可以消融社会阶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
2016-12-12更新 | 341次组卷 | 2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