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是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下列对这种观点看法最正确的是
A.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清官有其进步性
B.清官的清根源是封建的小农经济
C.运用了阶级分析法,过分强调价值判断的阶级性
D.清官的清在于受儒家思想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它们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巩固了西周统治
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
4 .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2016-11-27更新 | 804次组卷 | 4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5 .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016-11-27更新 | 212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其中“其弊”是指(     
A.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B.八股盛而《六经》微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身未离襁褓,业已被冠带
7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的,伴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由此可以推断出( )
A.学者认为古代监察制度属于应该摈弃的糟粕
B.古代监察制度完善要求统治阶级内实现民主
C.古代监察制度体现了皇权控制下的权力制约
D.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核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2016-11-18更新 | 2452次组卷 | 140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B.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C.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D.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
10 .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2013-04-24更新 | 759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江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