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元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反映出元代
至元六年
(1269年)
初设四道提刑按察司
(继承金朝制度)
分轮巡按,半年一次;
提纲刑狱,监察官吏。
至元十九年
(1282年)
形成二十二道提刑按察司
(陆续增加、调整、拆分)
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
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
(提刑按察司改制)
分道监察,常驻治所;
监察民事、钱谷、官吏。

A.政局动荡导致政策波动B.中央与地方矛盾不可调和
C.地方行政体系日渐混乱D.中央加强对地方有效监管
2021-05-11更新 | 594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唐代官府书吏设置简表。
称谓隶属部门主要职能及活动
“梏书”门下省、中书省担任阁书.典籍.文献的抄写。官方组织大规模抄书活动有四次。
“群书手”门下省、中书省
“楷书令史”秘书省(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
"楷书手”著作局(隶属秘书省)
“能书"“书直”门下省
该表说明当时
A.书法艺术大放异彩B.统治者重视文化事业
C.三省职权分工明确D.思想呈现出多元特征
3 . 下表为西汉大司马统领的中朝演进概况。它反映了西汉
时期概况
汉武帝时期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中朝官员主要职责是皇帝的应对顾问
汉昭帝时期大司马作为中朝领袖,领衔中朝官员预闻政事,参议决策,是地位最高的辅政大臣
成帝、哀帝时期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位在外朝上

A.中朝逐渐控制决策B.藩镇割据初现端倪
C.宰相制度渐趋成熟D.朝廷权力再次分配
4 . 下表是唐代宰相及科举入仕宰相数据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唐朝在科举制度之下,君主专制强化
B.初唐科举入仕宰相比例很低,说明世官制还有很大影响
C.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作用增强
D.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唐代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表是关于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变化反映出
A.国家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B.儒学衰败刺激科举变革
C.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通道D.唐朝的社会流动性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呈现了北宋某一时漕运的基本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路线概况
第一条江浙、淮南、荆湖之米六百万石,及菽一百万石,从长江入淮河,再经汴水入京
第二条陕西之果五十万石、及菽十万石、自三门、白坡入黄河,再入汴水进京
第三条陈、蔡(今河南东南部)之果四十万石及菽二十万石,从闵河入汴水再入京
第四条京东之粟十二万石,从五丈河运送至京
A.都城居民饮食习惯发生变化B.集权统治的基础得以巩固
C.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化发展D.中央政府垄断了粮食贸易
2020-06-04更新 | 69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关于先秦时期天命观念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反映出
主要记述引文出处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
“天裴忱辞,其考我民。”《尚书大诰》
“夫民,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
A.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已萌发B.古代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
C.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D.古人对天的认知己趋于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明朝部分官员的职权及品秩表”。该表反映的明朝政治的特点是
官员职权品秩
六部尚书批答奏章的最高长官,掌各部事务正二品
内阁大学士批答百官奏章,兼管六部,商承政务正五品
十三道监察御史巡按州县,考察官员正七品
知府掌一府之政正四品

A.行政官员权力相互制约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国家监察体系日趋完备D.机构设置重叠臃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

对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A.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