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缙绅士大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人物阶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传统中国农民,并不依附于大地主的田庄。佃种地主土地的农户,与自耕农一样,在精耕细作的小片土地上,在农村市场经济机制下,谋求较佳的收入。在这样一个基层市场网络笼罩的空间内,传统社会的缙绅士大夫是当地的领导分子,组织地方力量,处理地方相关事务。缙绅士大夫,有的是政府退休官员,有的是现任官员的家属。他们以科举、同僚、戚谊、师友……种种关系,编织为网络,小则覆盖乡里,大则遍布全国。缙绅士大夫的社会力量,足以颉颃政治权力。

设立咨议局,不啻确认了地方武力与缙绅的社会力量。八国联军时,东南各省督抚宣告中立自保,已是在皇权之外宣示地方权力。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这一由革命过渡到民国的情势,其势颇顺,中国并没有经历严重的混乱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缙绅士大夫阶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是否同意作者这一观点并进行评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迁3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东汉以后,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迁徙。魏晋时,内迁活动更加频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自西晋末年至宋元时期,每一次北方大乱,都促使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地。
材料二 江西向湖南、湖北的移民活动始于唐代,结束于清朝中叶。其间迁移高潮迭起,尤以元末明初移民的声势最为壮观。因此有“江西填湖广”的谚语。两湖则早在元代以前就开始了向四川的移民。明末清初,由于天灾人祸,四川人口锐减。清政府鼓励移民入川,数以万计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几个省的移民来到巴蜀大地,故民间有“湖广填四川”之说。清道光以后,我国人口大量向关外、口外迁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内外出现了“移民实边”的议论。光绪时东三省全部开禁,内地移民涌向关外,东北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口外蒙古地区也于光绪年间开禁放垦。尽管“走西口”也是习惯性的人口迁移,但由于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移民规模比“闯关东”要小得多。
材料三 秦汉至魏晋,黄河流域人民为逃避战祸,不断迁往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隋唐时期,中国商人大量移居海外。明代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郑和七下西洋等原因,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增强,有更多的中国人前往东南亚各地经商和居住。
材料四 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始,华工大批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国的海外移民有1000多万人。近代中国向海外移民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摘编自李传永、李恬《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材料四显示了近代中国人口迁移呈现怎样的新特点?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3-03-15更新 | 3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