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全面;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 .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四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
(3)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2018-12-0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美国“边疆学派”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l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
问题:请从现代化的角度对中英疆界观进行评析。
2016-11-27更新 | 13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西鹰潭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儒家思想与封建专制制度和科举制度相结合,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科举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这位作者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这种过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

——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2019-01-0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押题专练
6 . 《唐六典》规定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佐天子而统大政”。以下评述正确的是
A.唐朝中书省上承天子,下统六部B.门下省负责诏令的起草以及执行
C.以皇帝和中书、门下两省为核心D.皇权至上,完全不受相权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1916年6月4日,天津《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维持国货歌》:
人人尽用外国货,工人全赋闲。大利尽归外国去,钱由何处赚。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闲人少,事多容易找。弟男子侄无闲人,求财借当用不着。盗贼无,乞丐少,平平安安过日子,大家想想好不好。既是中国人,应用中国货,莫谓不干己,人人应尽责。君不见,街上走的外国人,通身那有中国货,寄居本国尚如此,何况在本国。国货好,用国货,经济大发展。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舞台、广播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渐形成了群众性歌咏热潮。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激发起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8年1月,“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旋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巩固。

——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材料四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2)材料二的《维持国货歌》反映当时群众斗争什么样的基本诉求?根据材料归纳“维持国货”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指出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4)结合材料四的展览要求,从表中选择至少三条资料提炼出一个具体主题并做简单评述(要求:列出所选资料序号,主题立意明确)
9 . 古代中国人与希腊人,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能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聚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梭伦颁布的措施,既规定了政治方面的也规定了经济方面的调整。前者包括:①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即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②使下等阶级具有在公民大会中参政的资格,从而给予他们公民权;③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经济改革对贫苦农民最有利,取消了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限制任何个人可以拥有的土地数量。
——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决定了-个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
——李守福《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根源及其影响》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梭伦时代中等阶级及以上的公民可以参与哪些政治活动?梭伦经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归纳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简要评述此观点。
2016-11-27更新 | 8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东省嘉祥一中高一12月质检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谙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五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都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在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你怎么看待这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2)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雅典是古典民主的代表,美国是现代民主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特点?
(5)试概括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评析。
2013-04-17更新 | 14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