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     
A.家国一体化的特征B.原始宗教的内隐性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2022-09-16更新 | 15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丹河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表明元代(     
A.坚持中央集权制原则B.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C.给予了地方部分权力D.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顾炎武《郡县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以“郡县制”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载唐前期,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谓诸御史曰:“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御史萧至忠道:“故事,(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承嘉惭。这表明唐代(     
A.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B.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C.御史的监察范围不断拓宽D.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对这一政治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B.体现儒家君民平等共治
C.形成贵族分封等级序列D.体现法家君主专制思想
6 . 清代有官员上奏折建议:在奏折内将军机处抬写,以示优异。嘉庆皇帝降谕批评说:奏折内将军机处抬写,殊为不合。军机处体制与部院衙门无异,向来奏折内从无抬写之例,此时军机大臣奉公守法,和衷办事,何用汝辈谀谈尊奉!据此可知(     
A.阁部大臣受到军机大臣的管辖B.中央决策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C.奏折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威D.嘉庆帝有意压制军机处地位
7 . “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
2022-09-02更新 | 2757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朝“台谏”是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院对朝政遗缺、官员失职等行为进行规谏讽喻,约束皇帝,监督宰相,有时集体对抗皇帝,有时还与宰相联合对抗皇帝。这说明宋代
A.权力运作借助于制度保障B.重文轻武造成了言路宽松
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强化D.科举制度提升了官员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郡是设于边境地区。边地原为荒僻之地,人口稀少,虽然面积大于县,其地位却比县低。后来边地逐渐繁荣、人口增加,乃于郡下设县。于是在边地有郡、县两级的地方组织。这说明(     
A.兼并战争推动管理体制变革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普遍推广
C.经济发展影响政治体制变迁D.各国变法成效已然得到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晋襄公去世时,太子年少,赵盾因为晋国多难,要立年长的国君,决定把公子雍从秦迎接回来,但因襄公夫人抱着太子啼哭于朝,卿大夫“畏国人以大义来逼己”,仍然立了太子为国君。这反映了当时的晋国(     
A.王权受到一定限制B.宗法体系得到维护
C.传统秩序已经崩溃D.国土面临瓜分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