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4 道试题
1 . 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性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
A.瓦解血缘宗法体系B.健全地方行政机构C.防止地方势力膨胀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2019-11-20更新 | 24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削弱
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2019-11-20更新 | 306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试题
3 . 《周礼》提出要用六种传统习俗教民安居,其中在墓葬方面要求“坟墓按族分布”,其体现了周朝
A.生活极具迷信色彩B.王权实现高度集中C.分封制度全面推行D.重视维护血缘关系
4 . 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在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材料表明
A.加强对地方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
C.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历史趋势
2019-11-19更新 | 75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忠诚的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
2019-11-15更新 | 517次组卷 | 65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帝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尤其是明朝。”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A.西周推行郡县制
B.秦始皇颁布推恩令
C.唐朝派文官任知州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7 .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2019-11-13更新 | 193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2019-11-13更新 | 620次组卷 | 55卷引用: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推知
史料出处史料引文
《左传·昭公三年》“二宣子曰:‘晋之别县,不惟州。’”
《战国策》“智过言于智伯曰:‘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
A.西周时期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崩溃
C.郡县制已在春秋战国时出现
D.诸侯兼并战争导致贵族政治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