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下是明朝不同时期内阁制度发展变化表,由此可知,明朝内阁
A.逐渐掌握了政治事务决策权B.政治地位得以不断的提高
C.日渐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实现了对六部的直接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古代典籍中有关“礼”的记载。据此可知
内容出处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汉代成书,解释《周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荀子·致士》

A.先秦诸子思想趋于一致B.礼的道德内涵渐趋强化
C.礼与刑具有同等的地位D.礼的阶级属性不复存在
2021-03-26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朝的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场所,其最初"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由此可知,唐朝设置政事堂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维护君主权威
C.削弱丞相职权D.加强中央集权
2021-03-26更新 | 482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大臣奏章递进以后.经通政使司官员交司礼监呈送皇帝审阅;皇帝阅后再由同礼监交文书房送内阁票拟,经皇帝同意后由司礼监批红,经文书房“落底簿"然后经过内阁发至六科,六科审核无误,即交六部执行。可见,明朝票拟批红制度
A.方便内阁和宦官能独立处理政务B.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C.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相权的缺失D.强化了内阁对六部的控制
5 . 下表所示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
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B.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
C.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朝,布政使、按察使、分守道、分巡道通称为“监司”,职在监督府县各官:总督和巡抚主持本省各官的“大计”考课,府县长官也有责任督察所属;总督与巡抚之间也可“密奏”对方。这反映出清朝
A.以制衡方式防止官吏腐败B.有效规避了中央决策失误
C.注重地方监察体系的建设D.中央下达的政令畅通无阻
2021-03-18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方治理的中间环节设置和管理上,赵宋王朝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每路设四个机构一一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分工格局,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仁宗皇佑三年,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宋代路制分为以转运司为主体的民政路和以安抚司为主体的军事路两大系统,为了防止路级诸司在行政及监察活动中的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宋王朝又规定了诸司互察法与行政复查制度,宋徽宗崇宁五年,正式颁布《诸路监司互察法》,规定请司若有违法不公行为,要互相举报,不仅诸司之间要互相察举,诸司属官与长官之间也要互相举报,宋代路级的运行机制,避免了重蹈汉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陷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辕。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江南市镇自治的运作方式是中国社会固有的非程序化协商式民主,在选举上,江南市镇各社会组织通常实行较为谦逊的公推制,推选在事业与德行上素孚众望者作为领袖。在自治事务的决策上,通常采用多方参与,温和协商、充分交流、相互妥协的公议制,尽可能在不破坏情面的情况下实现各方的互利与共赢。这种缺乏明确程序但经过多方参与、充分协商的公推与公议制,和当代西方学界为反省竞选与票决式民主而新提倡的“协商民主”正好不谋而合.1908年清政府发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镇在历史上首次获得了正式自治法律地位,从清末各地镇自治公所成立的数据看市镇自治传统较深远的江南地区的自治成效较之于其他地区要好得多,到清亡为止,各省成立镇自治公所数较多的为江苏、浙江各省,其中江苏达到210个,为全国之冠

——摘编自武乾《乡镇体制的历史检视与现实的多元选择》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地方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宋朝地方治理模式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晚清江南市镇自治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历史上地方治理模式对当代现代沿海地区治理改革的启示。
2021-03-15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雍正在批复福建布政使的密折中写道:尔可凡事与督抚开诚,就尔所见呈知上司。若有徇私不法之举,有实凭据之处,方是尔当奏之时。寻常地方事宜,非尔奏之任。据此推断,雍正皇帝实行密折制度意在
A.杜绝地方官员贪污腐败B.鼓励官员互相检举
C.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统一奏章书写格式
9 . 周的封国对周天子负有拱卫责任,封国之间有一整套规矩要遵循,这些责任和规矩是强制性的,由周天子负责维持。在春秋时期,诸侯也要靠这套责任与规矩才能称霸。材料表明这套规矩
A.保持了周王权力高度集中B.巩固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
C.避免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D.促进了对政治权威的认同
10 . 宋仁宗时蔡襄曾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甚至有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表明当时
A.文武官员皆通过科举入仕B.政府无意收复北方边土
C.统治者推行重文抑武政策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