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9 道试题
1 . 汉代郡县中之郡守、都尉、县令、县丞、县尉等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免,其余各级地属吏由郡守、县令自行辟署,而唐代州县的各级官吏,上至刺史下至各曹参军等,均由吏部任免与调动,地方主要行政官员不再自行辟署。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B.加强中央政府权力需要
C.分化事权强化中央集权D.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2024-02-29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清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从1635年到1792年共编为18盟、201旗。各旗之间划定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统属私自往来,旗上设盟,以协调不同旗之间的关系。这种盟旗制度(     
A.延续了传统羁縻政策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在边疆地区广泛推广D.随着清朝灭亡而消失
3 . 金朝曾在地方上实行“因事而设,事罢则已”的管理办法,元朝继承并发展了金人的这一做法,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起初是临时性机构,后因军事征伐时间较长,渐成定制,其职能也由只管军事而变为兼管民政,成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由此可见,元朝(     
A.行省制确立对后世影响深远B.注重维护国家统一局面
C.加强军事管理疆域不断扩大D.逐步完善中枢权力机构
4 . 1382年,云南丽江木氏归附明王朝,被任命为丽江府土官知府,世代承袭。1723年,云贵总督高其倬上奏曰:“……木钟在地方亦不能管辖,且恐贻误地方。丽江府原设有土知府一员,流官通判一员,今将知府改为流官,将通判改为土官。”奏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这反映出(     
A.改土归流政策在边疆地区得到了落实B.云南丽江开始进入全国统一政权版图
C.行省制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不断扩大D.边疆土司制度在清朝已经被彻底废除
5 . 周公东征后,营建东都洛邑,并将参与叛乱的商朝遗民迁至洛邑附近,给田耕种。此后,周朝两都并存,洛邑成为周朝在关东的统治中心,长期设有官员和军队。由此可知,西周营建东都(       
A.加剧了商周部族的矛盾B.有利于强化对东方控制
C.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D.促使周朝统治中心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受封诸侯前往边陲建邦立国,带去了祝、宗、卜、史等官吏,周之典籍以及各种天子赏赐的礼器等,且尊夏为正统,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冠以“夏”这一称谓,称为“诸夏”或“诸华”。这说明西周分封(     
A.促进了边疆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对边地的直接控制
C.推动了华夏认同的形成D.保障了诸侯享有世袭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公曾说“上帝关怀下民,为民求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公的这些话,也被编入《左传》和《孟子》等书中。这说明(     
A.周公的仁政思想影响深远B.儒家思想影响了西周的施政
C.统治者认识到民众的力量D.西周开始利用神权维护统治
8 . 两汉颁布察举贤良诏令共四十二次,其中提到“直言极谏”的,多达二十一次。此外,汉宣帝还创立了“上封事制”,鼓励群臣通过“密奏”直接上书皇帝,秘密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制度的建立(     
A.突破了宰相对信息的垄断B.剥夺了三公九卿的行政权
C.利于弥补中枢决策的不足D.有助于朝堂议事的民主化
9 . 内阁制度在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形成,仁、宣二朝时阁臣品秩和政治地位较之前有大幅提高,权力日重。该制度(     
A.动摇了统治根基B.强化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君主专制D.禁锢了百姓思想
10 . 宋朝地方行政机构为州(府)县二级,后为路、州(府)县三级。全国始为十五路,历相继分西川等路为两路,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级路全盛时有26路、30普通府、254州、1231个县。宋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A.体现了两宋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地方的防务力量
C.提升了京畿地区的地位D.完善了政府的层级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