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讲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如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0-04-18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2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020-04-07更新 | 239次组卷 | 63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
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
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

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C.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D.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2019-12-03更新 | 262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3月)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表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侯国
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府、州
府、州
路、府、州
州、县

A.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影响行政区划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
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
5 .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品位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2019-09-22更新 | 467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数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材料二   科举隋创唐兴,唐代是中国科举发展史上的早期,当时的科第人物是北方士人占绝对优势。安史之乱以后,南方士子在科场中开始崭露头角,到北宋中期,科场录取人数的比例开始出现南北倒置现象,南方举子在科场竞争中转而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南北差异的变易,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争论的双方以司马光和欧阳修为代表,司马光代表了朝中长于经史的北方派,针对南方士子科场的绝对优势,力主按地域均衡举额分路取人,提出了著名的“逐路取人”思路。

到了明代,南方举子在科场的压倒性优势继续存在,南北地域之争又起波澜,引发了科举史上有名的南北榜事件。1425年,大学士杨士奇提出南北分卷的设想,两年后,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南北卷制度正式实施,自此,科举录取按南、北、中(不易划定为南或为北的区域)进行分地域按比例录取。然而,按大的区域录取毕竟还是会造成各省取中人数的不均,一些边远省份由于教育的落后甚至出现被科举取中所“遗漏”的情况。因此,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北卷制度被分省定额取中制度所取代,即按各省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会试中额”,一直实行到科举终结。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官制度的变革为视角,解读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科举考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录取名额如何分配的问题。围绕“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根据材料二任选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和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它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宽泛意义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

以下是汉、唐时期和亲简表

西汉唐朝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前103年,汉武帝宗女解忧公主嫁乌孙王前33年,宫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639年,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嫁吐谷浑诺曷钵641年,唐太宗宗女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710年,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717年,唐玄宗宗女永乐公主嫁契丹首领717年,唐玄宗固安公主嫁奚首领李大酺722年,唐玄宗燕郡公主嫁契丹首领李郁于726年,唐玄宗东华公主嫁松漠郡王李邵固726年,唐玄宗东光公主嫁奚首领李鲁苏744年,唐玄宗宗女和义公主嫁宁远国王745年,唐玄宗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秀745年,唐玄宗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51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治罪,同年六月亲自廷试落第的举人,录取的61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录取的制度,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强化了文化专制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
C.平衡了南北势力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
9 . 下图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
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
2016-10-19更新 | 17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甲骨文卜辞中有祈祷仪式与祭祀仪式的记录……,诸神中有帝或上帝,此外有日神、月神……山神、河神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商人的宗教观念形成了理论体系
C.商朝的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D.甲骨文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