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在宋代,皇帝叫官家,丈夫叫官人,顾客叫客官,观众叫看官,几乎弄得无人不官。这种官本位(以官员身份为价值标准)社会文化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科举制的发展B.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C.官员数量众多D.社会身份趋于平等
2023-02-20更新 | 50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太宗时,任命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此后,任何官吏,只要在他的原有官衔之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或“平章政事”之类的名号,便是实际的宰相。这说明唐朝(     
A.六部权力扩大B.决策流程规范C.中央官制成熟D.宰相集体议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嫡长子继承制讲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汉代诸侯王仍然实行嫡长子继承,但是汉律却只允许嫡子也就是正妻之子为嗣。如果正妻无子,则除国为郡,庶子再多也不能继承。据此可知
A.汉代比较严格的执行宗法制度B.诸侯的势力进一步受到削弱
C.宗法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2022-05-13更新 | 32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雍正四年,清廷议定在西藏设置驻扎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年间,实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互参制”,达赖、班禅的转世要在驻藏大臣监督下当众抽签认定,驻藏大臣的地位不断提高。这样做
A.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治理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容易造成西藏的分裂割据D.有利于西藏和内地的民族交融
2022-05-1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体系包括御史体系和谏官体系。唐朝职掌纠弹臣僚的是御史台。御史台统辖诸御史,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台院主要取零纠弹中央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和推鞠由皇帝制敕交付的案件;殿院职掌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言行队列;察院负巡接地方,“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奏闻”。御史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国家纲纪与吏台,打击贪腐,纠弹非违,控官吏,限制与制截其法定权力以外的权力追求,从而充分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平衡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实现对社会的调整。门下省负责规谏君主,言谏以臣对君的谏诤、谏议为表现形式,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约束君主的恣意妄为。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建国初期,各蚁政府广泛聘请“人民监幕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不但负责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国营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政策、国务院的决议命令以及是否存在违反纪律的情况,“人民监察通讯员”还要监督这些机关、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合作社对国家资财的收支和核算等情况。监察机关“可以向被检查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由于当时监察机关实际职权较小,群众监督工作缺少制度保障,其监督作用并未得到克分发挥,监察机关在20世纪50年代被撤销。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失职、违法乱纪、徇私枉法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以来,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察取能”的机构目的是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争,全面提高履职能力。监察机关初步具备了检查权、调查权和处权三项权力。

——摘编自徐海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及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监察体制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监察机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6 . 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及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由此可知清朝统治者
A.认为领土界不容侵犯B.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C.主张中英两国平等交往D.仍然坚持朝贡贸易
7 .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汉承秦制,实行如下图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据此可知汉初
A.郡国并行有合理性B.民族融合异常艰难
C.地区间发展不平衡D.血缘政治根深蒂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代实行以察举和辟除为主体的选官制度。察举是一种自下而上举荐人才的方式;辟除是长官直接聘任部下的一种方式,被辟除的官员与长官结成连带责任。据此可知,汉代的选官制度
A.有利于削弱王国势力B.极大地削弱了封建贵族的势力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长期推行使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孔子说:“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春秋时,楚国曾出师陈国,刚巧遇上陈国国君薨亡,于是楚军便主动撤退了;晋文公重耳曾经流亡楚国,被楚成王以礼相待。这表明春秋时期
A.孔子学说得到普遍认可B.礼乐观念影响巨大
C.楚国极力维护礼乐制度D.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间,担任丞相的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汉武帝时,他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后来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还任命平民出身的儒生担任丞相。这一措施
A.改变了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B.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C.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D.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2020-04-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