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47 道试题
1 . 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该制度对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这一制度是指据此推测其所注制度是(     
A.内外服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2 . 下图是汉代郡国守相(郡守和国相)中军功受益阶层的占有率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汉朝(     
A.统治政策调整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实现了大一统D.政府推行重文轻武
3 . “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出自西周青铜器,但直到清朝灭亡,历朝都没有将“中国”作为国名。在清代官修史料汇编《清实录》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占比达90%。这表明清朝(       
A.多民族中国观的意识加强B.民族间交流交融日益频繁
C.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D.以法律方式推行民族平等
4 . 《史记》记载西周开国功臣太公望被封到齐国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文化交融
C.扩大了国家统治范围D.巩固了王室权威
5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56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马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尚书》记载,周公担心后继的统治者忘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知天命不易”,要求成王“无淫(沉溺)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以万民惟正之供”,还告诫群臣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知小民之依”。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议政的氏族遗风B.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C.敬天保民的治国方针D.儒家仁政的民本思想
7 .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23-08-21更新 | 1527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孔子说:“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自汉代起,“祖功宗德”成为历代帝王庙号制定的基本原则,但“曹魏有三祖,朱棣为成祖,福临(清顺治帝)为世祖、玄烨(康熙帝)为圣祖”的现象也曾频频出现。这说明庙号的制定意在(     
A.凸显专制皇权的威严B.传承儒家的礼乐制度
C.塑造君主的开明形象D.彰显以德治国的理念
9 . 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李迪、张知白、杜衍、王曾四人,入仕前都很贫穷,尤其是杜衍,早年丧父,又不为继父所容,只好奔波在外,为书商帮工糊口;范仲淹的事迹与杜衍颇相类。据此可知宋朝(       
A.官员执政能力的提高B.政府注重伦理道德教化
C.选官制度的良性发展D.拓宽了平民参政的途径
2023-07-16更新 | 30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元末,确立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修史方案,三史分修;此后,辽金“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而争论不断,直至清乾隆钦定《辽史》《金史》为中国正史。“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始终未被颠覆。这说明(     
A.修史对君臣大义的坚守B.华夷之辨的演变轨迹
C.以史为鉴修史观的形成D.华夏一体观逐步强化
2023-07-1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