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种特殊形式的朝代,是在结束分裂局面以后,建立统一而有力量的政府,这个政府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全国,并且在边疆也没有抗衡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可以放手实行新的办法而不必有所顾忌。因为实行的办法过于离开现实,就会引起政治上的难题,而成为亡国的原因。这种特殊形式朝代的成因,统治者对于新环境的心理反应恐怕比其他的原因都重要。这种在纷乱后获得统一的成功,的确使人特别兴奋。这种过于兴奋的心理状态,可能影响到一个新的朝代的正常制度。

——-摘编自劳干《中国历史的周期及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描述“特殊形式的朝代”中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全面充分,持论有据,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坚持的国际秩序强调等级,注重礼仪,并以此为基础谋求地区与天下的秩序。近代的国际秩序则标榜平等,注重实利,使用以强权作为支撑的公理来构筑国际秩序。19世纪中期之后,面对近代国际秩序的冲击,清朝先是被迫接受,后在列强示范下,变为主动要求平等实利的国际秩序。传统礼部、理藩院的外事职能逐渐被总理衙门与驻外使馆取代。


说明∶单箭头表示指挥关系,双箭头表示协商关系,虚线双箭头表示交涉关系。

—据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依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3-23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3+3+3”2022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周秦之变”,实际上就是秦国运用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创造了秦帝国和“秦制(秦朝制度)”,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周秦之变”,其核心是一场由小共同体(诸侯国)本位到大共同体(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本位的转变,是为了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通过君主专制的方式加强集权。中国历史亡秦不弃“秦制”,历朝历代其实都在效法秦政,因此,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摘编自谌旭彬《秦制两千年》


根据材料概括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所概括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逻辑层次清楚)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曾经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举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而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的起点,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算法。一种,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6年算起;另一种,从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即公元前365年算起;还有一种,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算起。应当说,三者都是言之成理各有依据的。分别以这三个年份为起点,算到1840年,各自都在2000年以上,比西方多了一倍。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示为中国古代西汉末至清末的人口统计表。


请提取材料中的某一信息进行分析说明。

2017-05-1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云南省楚雄市高三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