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文献通考・封建考》云:“秦、汉以来,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若关内侯,则惟以虚名受廪禄而已。西汉景、武之后,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况列侯乎?”由此可知,西汉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分散中枢机构权力
C.君主专制制度完善D.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并为后世沿用,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前身为秦国的县郡制B.地方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
C.西汉继承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但又有所损益变化D.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是商周档案保管和使用情况简表,由下表可见,西周
时间档案主管人员情况档案保管或利用
商朝巫和史官负责占卜、祭祀、文字记录,同时也负责保管档案,巫史垄断神坛、把持政坛集中保管在宗庙地区。将龟甲与兽骨分别保管,穿扎成册或按包保管
西周“六卿”中,史官主管档案工作,协助周王理政,其他各官也都掌管与其职务相关的档案,其地方机关均有官员掌管丁籍档案图版、盟书、谱牒这三种档案都设立副本制度,正本保存到宗庙,也是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材
A.沿袭了商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点
C.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儒学教育D.依据档案确立政权合法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时期,统治者注重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尚书》中《多士》《无逸》等篇总结了殷商在为政用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归结为“敬德保民”的思想;《召诰》《酒诰》等篇,则历数了殷商为政之失。材意在强调西周统治者
A.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B.重视历史的现实价值
C.坚持儒家的德治理念D.注重成功经验的总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根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整理的信息。据此判断
朝代官职地位
西汉尚书令内朝官员,位低而权重
东汉尚书令朝会时与丞相并列而坐的“三独坐”之一
尚书令尚书长官,宰相之一
尚书令只是授予臣属的虚衔,无实际职权

A.尚书令位高而权重B.宰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的趋势
C.中书机构不断精简D.最高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手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史纪事本末》说:“严嵩(曾任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责。”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内阁官员无需承担各种责任B.内阁首辅地位缺乏律法保证
C.内阁官员虚有其表地位低下D.内阁官员权力很大责任很小
7 . 北宋名臣包拯曾直接总管国计,应承四方贡赋之入,在边境上“置场和市”,设立收税的贸易市场,发展边境少数民族的贸易。当时他所担任的这一职位是
A.参知政事B.三司使C.枢密使D.丞相
2022-03-1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历代中央政府都力图维持两级制的地方政府……当历史环境变化面不得不建立三级地方政府时,也要尽量使高一级地方政府处于虚化状态。元明清三代,因疆域广袤,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据此可知,“虚化状态"的目的是
A.便于专制独裁B.强化对地方的管控C.便于人才选拔D.强化对官员的监督
2021-08-11更新 | 34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国语·楚语》中记载:“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这一内容体现了
A.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B.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君存百姓的民本思想的体现D.分封制度下严格的等级秩序
10 . 清朝政府文件不但用满文、汉文,而且也常用卡尔梅克文(即西蒙古文,古称瓦剌语)、阿拉伯文、藏文等书写。官府还出版了一些多语词典,并继承了明初用四夷馆编纂《华夷译语》的传统。上述举措
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放松了对文化的管制
C.普及了多民族的语言D.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021-09-12更新 | 31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诊断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